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_政治毕业论文(2)
2013-05-15 20:29
导读:知识 ,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它被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列为必读材料,最高发行量达5000份。 1920年8月,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共产党早期组织
知识,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它被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列为必读材料,最高发行量达5000份。
1920年8月,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发行。陈望道早年在日本
留学时研读过社会主义理论,回国后积极参加进步
思想宣传活动。1920年初,他开始秘密翻译《共产党宣言》。他躲在一间破旧的柴草棚里,除了要克服许多难以
想象的困难,还要防备敌人的袭击。他用了三个多月时间译完本书。这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全译本,它的出版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共产党宣言》中译单行本第一版印刷1000本,很快赠售一空。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社会主义研究社又于9月出版了第二版。在不到两个月内,《共产党宣言》连续印刷两次,这在马列著作的出版史上是罕见的。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诞辰半个多世纪而没有尽早地在中国传播?二是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能迅速地在中国传播?
第一,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的政策。马克思主义没有尽早传入中国,其原因与相距遥远、文化交流不便等因素有关,但主要与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封建王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有关。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禁止自己的臣民与洋人自由接触。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以后,闭关自守的政策失效了,但排斥新事物的传统观念仍然很盛。
第二,封建军阀和反动政府的“文化围剿”。辛亥革命以后,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马列著作在中国传播的条件比过去有利。然而,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国继续维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马列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仍然遇到重重障碍。封建军阀和反动政府实行的“文化围剿”,对马列著作严格查禁。他们制订了种种统制革命文化的“办法”、“规程”、“条例”来抑制革命书刊的传播。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与工人阶级的
成长有关。工人阶级的一定革命觉悟,是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的基础。19世纪中国现代工业不发达、工人阶级力量微弱。直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相互厮杀和掠夺,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和掠夺,使得中国民族资本在速度与规模上有一个空前的发展。1919年五四运动前,产业工人增到200万人,仅上海一地就集中了三、四十万产业工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马列主义传播准备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第四,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胜利之时,正是中国人民急于探索民族出路而又深感茫然之际。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给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俄国革命
成功是依靠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中国革命也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因此,能够很快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列著作。
第五,人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启蒙运动,宣传科学与民主,帮助人民提高觉悟,摆脱封建思想束缚,为后来接受马列主义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同时,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唤起了人们、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心。从启蒙运动到五四运动期间,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支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队伍。
第六,苏联的关心和支持。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极为关注与俄国毗邻的中国,曾先后写了多篇有关中国问题的著作。俄国革命成功之后,列宁及其领导下建立的共产国际,特别注重对中国进行共产主义宣传。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我国能够很快传播的重要外部原因。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至新中国成立期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和传播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极其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和传播。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 成立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书店,出版发行马列著作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两个月,即在上海成立了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该社成立后,很快就公布了出书计划。计划中确定出版《马克思全书》15种,《列宁全书》14种。以丛书形式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92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又成立了第二个出版发行机构——上海书店,主要经销马克思主义著作等革命书刊。为了满足各地对上海书店出版物的需要,上海书店又建立了自己的印刷所,接着又在各地建立发行机关。于是在全国主要地区形成了一个以上海书店为中心的销售马克思主义著作和革命书报的发行网。在这个时期,出现过多种质量较好的马列著作中译本。据统计,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出版和发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60多种。
2. 多次组织纪念活动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多次组织纪念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1922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04周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许多地区都组织了纪念活动。例如,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纪念会,同时编印了《马克思纪念册》;在
北京大学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李大钊在会上发表了演讲;在广东、天津等地也都以各种方式组织了宣传和纪念马克思的活动。陈独秀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说:“五月五日全国共产党所在地都召开马克思纪念会,分散马克思纪念册两万册。”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北京召开了“国民追悼列宁大会”,会后编印了特刊,并印刷了《列宁纪念册》,其中载有《国家与革命》等重要著作的部分译文。上海、广州等地的一些报刊也都陆续发表了悼念文章和列宁著作中译文。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北京大学的《北大经济学会半月刊》在1924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06周年出版了“马克斯纪念专号”,发表了《马克斯年谱》等四篇文章。1925年5 月《中国青年》出版了“五月第一周特刊”,发表任弼时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07周年撰写的《马克思主义概略》一文,号召青年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北方党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