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有限政府的理念。在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存在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政府,按照新理论的观点,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因此,政府要承认其能力的有限性,树立有限政府的理念。其实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应担当怎样的角色,亚当·斯密早在200多年前就有精确的概括,那就是政府是“守夜人”。斯密指出,政府的职能有三:一是保护本国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二是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负或压迫;三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也就是说,政府的职能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两个多世纪过去了,政府的职能虽然时有变化,但政府的角色却没有改变,它担当的始终是配角而非主角。
效能政府的理念。在扮演有限政府的同时,政府又不能是一个无所作为的政府,而应该是一个有能力、高效率的政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只重投入不重产出,这就造成政府效率的长期低下。另外,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而这有限财力又不得不为社会提供必需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因此赤字不可避免,为了弥补赤字,政府又不得不增加财政预算,结果造成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恶性循环。新公其管理理论要求政府树立效能政府的理念,学习企业家精神,以追求经济、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培养成本——效益意识,力求以较低的管理成本获得较高的行政效益。
服务政府的理念。新理论的另一个基本观点是顾客至上,以在顾客服务方面做得最好的私人企业为标准服务民众。公民既可以凭借其纳税人的义务而享有公民的权利,又可以作为消费者通过其选择权来使自己和公众的利益得以实现。在传统的政府体制下,政府往往处于“恩赐者”的位置,公众也没有就自身利益向政府提出要求的权利,这种政府角色定位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及人民对政府的支持和信心的下降。为改变这种情形,就要求政府摒弃传统的官僚制的社会管制型政府理念,树立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多元参与为服务形式、以合作协调为服务基础、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服务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理念。
三、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进行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制度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也是政府的公共产品之一。就国家形态而言,制度是指以宪法、、法规为基本内容的正式规则和以习俗、传统、习惯等形式存在的非正式规则交织构成的一整套的规则体系及其实现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和维护制度,实现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并向社会提供制度选择,是政府基本的公共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改革、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基础。我国政府长期以来权力过分集中,管辖范围广泛,事事亲力亲为,基本上是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尤所不为的“无限政府”,特别在计划经济时期表现尤为突出。这既造成了市场没有活力,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也使得政府容易滋生腐败。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减少组织层次,弱化层级控制,取消不必要的规制,抛弃传统的“大政府”、“全能政府”的观念,建立有限政府、治理型政府和“小而能”的政府管理体系。这对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我国政府应该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下,明确政府的身份,即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良好社会环境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承认政府权力的有限性,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并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关键。近10年来,我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阿但是,现行的审批制度在管理、运行、监督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审批事项繁琐,审批程序复杂,收费项目不规范等等,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抑制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权力的腐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就应该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的理念,按照减少、简化、方便、透明、高效的原则,大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要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审批机制,缩减审批范围,放松审批强度,原则上只对那些市场上必须要由政府承担责任的项目进行审批。明确政府审批管理领域,划清审批事权范围,确定审批依据,规范审批程序。坚决杜绝“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凡是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都要通过市场机制运作,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打破一些地方和部门各自为政,搞行政垄断和地方封锁。旧同时,在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大培育和扶持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作用。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行政审批人员的监督,杜绝权力寻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