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政府管理创新探究——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3)

2013-05-30 01:39
导读:完善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机制是提高水平、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重点。政府决策机制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特点,尤其现代政府决策大多是十分复杂的 系

  完善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机制是提高水平、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重点。政府决策机制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特点,尤其现代政府决策大多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把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决策作为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一是健全决策组织机构。要完善决策信息机构、决策评估机构、决策监督机构和决策咨询机构等,进一步加强党政部门、科研系统、高等院校的横向联系,积极培育、及时引导和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类民间研究机构,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智囊网络。二是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三是健全专家咨询制度。所有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以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都必须充分咨询专家意见,经过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听取专家学者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预测,对于计划出台的政策或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对于重大决策和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反馈,从而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四是完善决策评估制度。决策评价是确保决策科学、可行和有效的重要举措,应明确规定决策评价的主体、标准和程序,定期对决策的全过程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经验,修正或纠正决策。五是完善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要明确听证功能,建立政府决策的听证制度,保证参与者的广泛性、代表性,把公众听证作为政府决策过程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最大程度、最广范围地实施政府决策的公示制度,使公众能够对政府的决策事项、决策意图、决策目标、决策措施等尽早知悉、及时反馈。六是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要保证决策程序的有效实施,还必须明确界定决策机构和决策者个人的责任,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决策程序的责任者追究领导责任,造成重大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是通过重视私营部门管理方式,在服务与产品提供过中,格外重视竞争与产出控制,要求有明确的绩效标准与测量手段,强调资源利用具有更大强制性和节约性。通过吸收完全不同于传统行政的管理方式,政府一方面将某些职能交还给社会,另一方面通过选择或组合使用多元化治理工具,将非政府组织、企业与个人等多元力量纳入过程,提升公共治理水平。

  加强政务建设。电子政务概念的提出直接受到概念的影响,是电子商务理念与实践延伸到公共部门管理领域的结果。在信息化时代,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提高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已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新公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提出运用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技术改造政府,转变行政管理和政府行为模式,树立新的政府形象,这为我国全面建设电子政府、推动政府再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应以提高服务效率,更快捷、更直接和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为导向,强化互动和服务功能,提高应用水平,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积极探索网上办事、网上服务、网上监督的有效方法,让公众可以获得更多的公共信息资源,可以享受政府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建设电子政府的过程也是一个政府再造的过程,在电子政府建设中要持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因此,在为百姓做好服务的同时,也要通过电子政务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有力推动政府工作的规化和程序化,增加工作透明度,实现公平、公开、依法行政,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快速反应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推动政府从传统的办公模式向精简、高效、勤政、廉洁的新型政府管理和工作模式转换。

  公共物品和服务外包。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科技、、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多数人认为,在公共服务领域,市场通常会出现失灵,所以必须由政府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但是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和生产是两码事,政府应该是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但不一定是生产者,公共物品也可由私人生产,政府只需花钱购买,照样能供给消费者。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而是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推行公共服务社会化、社区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共同治理。深圳就以市政公园养护为突破口,以将管理权招标外包的形式,探索一条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执政新路。因此,政府可以在公共服务体制上寻求改革,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将服务型政府与小政府融合起来。一方面,对于市场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小政府不需要成立面面俱到的机构并配置人员;另一方面,服务型政府又必须成为公共服务的最大提供者,这使政府利用收入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顺理成章。

  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如成本一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由重视过程转向注重结果等,这些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确实能够改进政府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这已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所证明。我国的政府管理处在传统的科层制管理,习惯于依赖正式的规章制度,领导对下级的控制着眼于过程而不是结果,评价工作人员的主要标准不是看他们的业绩和对组织目标所做的贡献,而是看他们能否严格遵守规则。另外,我国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成本一效益分析。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恰好可以补充这一缺陷,因此,政府应该适当地把一些科学的私营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等经验以及成本核算、控制、信息反馈等措施,引入公共管理领域。政府要运用顾客满意度、投入产出比率、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指标衡量体系,来评价和监督政府的管理服务绩效,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与业绩的定时考查、基于考查结果的奖惩或职位变动等,激励政府官员注重工作业绩,改善行政效果。绩效考核要避免流于形式,要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打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行为模式,激活其工作面貌,促进行政效率和行政效益的提高。对于一些难以进行绩效考核的职位,可以尝试同时对机构、个人进行考核,甚至以评估、考核机构的业绩为主。

上一篇:论析政府管理创新的方向和要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