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公民教育视阈中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2)

2013-06-09 01:07
导读:二、军队思想 应纳入 主义 公民教育的视野之中 公民教育总是与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相关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公民教育显然不同于西方社会,

  二、军队思想应纳入主义公民教育的视野之中

  公民教育总是与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相关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公民教育显然不同于西方社会,而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取向。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城镇化步伐的迅速加快以及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也需要加以规范、完善和创新。军队作为执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履行特殊职业要求的公民群体集合,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针对军人群体的政治性、职业性教育,应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平台之上。换言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应纳入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大教育”视野当中。

  1.构建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公民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公民教育。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公民教育。国家公民教育的表明:市场经济与公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同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竞争为基本特征,以多元利益主体的共同发展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的竞争,一方面要求不同利益主体在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求不同利益主义拥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不断得到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公民教育也必然得到关注。其次,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呼唤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与人类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趋势相一致:城市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生活在其中的公民必须具备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素质、接受与之相适应的公民教育。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凸显出来,如事务、公共事业的,公共权利的监督,社会与的维护,社会矛盾和冲突的解决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公民教育得到规范和保障。城镇化的发展呼唤社会主义公民教育,而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反过来加速城镇化的进程。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离不开公民教育。公民是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主人,享受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承担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息息相关,一个充斥着臣民思想的国度是无法真正实现社会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公民教育,另一方面又成为推动公民教育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其合法地位和权利义务需要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没有法律制度就无法谈及公民及其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素质的高低、公民教育质量的优劣都将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公民教育。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健全的公民意识,而培育公民意识正是社会主义公爵教育的核心任务,因为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树立都要以健全的公民意识为基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必须努力推进源自西方的公民的中国化发展,即公民教育应符合中国国情,走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中国传统反映的是封建臣民思想,而现代政治文明所对应的是全新的公民文化,这是一种文化变迁的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说,从臣民文化到公民文化的变迁,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内驱力之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维跃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社会整体性变迁,而文化变迁无疑具有先导性。由此,现代化的历程不能简单界定为从非工业化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过程,更重要的特征蕴涵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人的现代化过程之中,而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是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和人性的提升。为此,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拥有现代思想观念、现代知识和素质的合格公民,这正是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根本目的。

  2.新时期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以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为基础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军事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军队职能任务和军人职责要求的教育活动。在教育的性质上既非学习系统知识的学校通识教育,也非培养普通公民的公民教育,而是培育合格军人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一种由社会一般公民向履行特殊职能任务的军人角色转换的职业性教育,教育的对象一般都经历过系统的学历性教育和社会主义公民教育。

  在我军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曾经承担了许多公民教育承担的职责。例如,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宣传部门开展“反迷信活动”,在各根据地普遍建立以政治教育和识字扫盲为主的夜校和补习班,大力开展“识字运动”、“群众性扫盲运动”等活动;建国初期,我军担负着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和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双重任务,当时鉴于部队指战员大多是农民子弟、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状况,为尽快提高广大官兵的文化素质,在全军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学习基础理论和群众性文化教育的热潮,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了基础性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教育的责任;改革开放初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又承担了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等教育内容。

  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建国之初与改革开放时期等不同阶段,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观念、具体内容、方法模式、目标任务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因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军队所处的内外和职能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担负起某些公民性的教育内容,这是军队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所系。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战争时代的2l世纪,,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军人将成为我军官兵构成的主体。展望.未来,我军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将是经历了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高素质官兵,这无疑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大系统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是将社会普通公民培养为合格军人的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的武装组织。在本质上,军事职业非军人谋求个人生活资料的社会行业,而是公民的义务性活动,这集中体现了军事职业的特殊社会性质;同时,军事职业围绕战争而存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军事职业必然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军事职业的这两个特殊属性要求军人必须具有与军事职业的社会性质、职业特征相一致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自觉与严格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军人首先是一个合格公民,这是对军人素质的基础性要求;其次,合格的军人必然是一个优秀公民,这是军人素质的目标性要求。

  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民教育是为了造就具有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现代知识的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作为一种“大教育”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模式,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平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则重在培养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人,它属于职业性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延伸和继续,两者之间相融互补、相得益彰。因此,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隶属于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大系统。

  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为抢占世界军事竞争的制高点而加快军队各领域的深化发展,尤其是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因为“人”始终是赢得战争的核心所在。面向未来,我们应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并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体系之中,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世界眼光和现代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上一篇:浅谈江泽民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