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新主义论提出必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科学论断。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它比起现在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是不相同的,跟将来的制度也不相同。甸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局会议上,毛泽东着重探讨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性问题。他指出:我们的性质既不是“新”,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我们在经济上完成独立,还要一二十年时间。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从当时中国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状况出发,阐明了中国只有实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才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在全国政协一届一次全体会议上制定和通过的起临时作用的《共同纲领》,明确肯定新中国建立后将实施新民主主义的建国纲领。正如薄一波所指出的,中共中央决定在(共同纲领》中不写人社会主义的前途,既不是一时的疏忽,也不完全是出于策略的考虑,而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为了避免急躁地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当作新民主主义社会要实行的政策,避免发生“左”倾错误。。建国以后,毛泽东在不同的范围内多次强调,中国要进人社会主义,必须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为前提和基础。他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国家就是这样地稳步前进,经过战争,经过新民主主义的改革,而在将来,在国家经济事业和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方法论价值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关于人类社会形态的理论。马克思经典作家曾根据人类生产方式的演变,从世界发展的整体高度,把人类社会看成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几个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但是,这里所讲的五种社会形态,是从世界历史性的高度得出的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它不是也不可能是某一个国家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演进中的具体模式。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既没有脱离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也没有脱离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而是中国特定的国情和世界特定的的有机结合的理论产物。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它属于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向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过渡阶段;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来看,它属于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跨越的过渡阶段。它既不完全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范畴,也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范畴,而是兼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双重特征,是相对于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而言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虽然新民主主义论多次提到它仅仅是一种过渡形态,但更多地是把它作为独立的社会形态.强调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同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对于我们如何从具体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形态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如前所述,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民族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以及列宁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明确指出,某一民族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刻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取决于该民族国家的自身历史条件和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然而.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理论界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解,往往注意的是对中国历史国情的分析,而忽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状况对中国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内在制约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缺憾。其实,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十分注重把中国作为世界历史发展有机整体的一个部分,突出强调十月革命造成的世界历史发展新趋势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影响作用,自始至终把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与世界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起来。可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既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又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发展道路的科学选择。它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在当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选取适合自身的社会发展道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作用。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参照。从总体上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着力解决的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着力解决的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两者存在着内在的前后相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生产力标准.是两者一脉相承的共同立足点。但是,由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过早中断,未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莫定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完成新民主主义建设遗留下来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因此,我们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文化基础薄弱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根本改变,从而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心放到发展生产力和文化建设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伟大使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这一世界历史性事业在中国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树立榜样和示范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民主主义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来源,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实践又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提供了历史参照。
4、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际课题。马克思、列宁在探索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明确表示反对由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民粹主义的理论观点,主张必须吸收、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明确提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只有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才能够同历史上各种民粹主义思想区别开来,才能最终到达社会主义。这是因为,虽然资本主义落后于社会主义,但是人类社会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切先进生产力和文明成果,却是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历史前提条件。既然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的直接物质文化前提,就必须把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发展生产力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措施。可以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中共在处理两制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问题上长期的认识误区和实践失误,而且对在当今一球两制的竟争格局下如何利用、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