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国家学(2)

2013-07-21 01:02
导读:邓小平指出:“四项基本原则必须讲,人民专政必须讲。要争取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没有人民民主专政不行,不能让那些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造谣污蔑

    邓小平指出:“四项基本原则必须讲,人民专政必须讲。要争取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没有人民民主专政不行,不能让那些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造谣污蔑的人畅行无阻,煽动群众。;[sl“没有专政手段是不行的。对专政手段,不但要讲,而且必要时要使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我国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时期,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他指出:“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就不可能保卫从而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Ctol“对于这一切反社会主义的分子仍然必须实行专政。不对他们专政,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这种专政是国内斗争,有些同时也是国际斗争,两者实际上是分不开的。因此,在阶级斗争存在的条件下,在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存在的条件下,不可能设想国家的专政职能的消亡,不可能设想常备军、公安机关、法庭、等等的消亡。它们的存在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化并不矛盾,它们的正确有效的工作不是妨碍而是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化。

    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理论和实际生活反复我们,只有绝大多数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才能够对极少数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只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才能够充分保障绝大多数人民的民主权利。所以,在当前条件下,使用国家的镇压力量,来打击和瓦解各种反革命破坏分子、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以便维护社会安定,是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的,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的。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表现在: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有机统一。对人民的民主,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邓小平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在表现形态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政治制度这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从人民内部这个侧面讲,社会主义国家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它表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国家和一切社会事务的权力。从敌我关系这个侧面看,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也是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不可能得以顺利进行的。邓小平指出:“只有人民内部的民主,而没有对破坏分子的专政,社会就不可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把现代化建设搞成功”。Cn」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特别是一些剥削阶级的残余分子、各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蜕化变质分子以及其他反动分子还存在,他们随时地都可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影响和威胁;国际敌刘.势力,也会通过各种形式干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西化”、“分化,,中国,力图在中国实现“和平演变”,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客}i势,要求我们必须利用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有力武器,镇压敌人的反抗和破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

    可见,在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并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内容。

    二、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的涵义和丰富的内容,这一构想是邓小平对中国乃至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1.‘,--国两制,钧想的形成与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邓,J评为杨L}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考虑和平解决问题进而扩展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粼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提出在解决统一一问题时将‘‘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力、法,不使台湾人民蒙手损失,;<1a〕建议两岸尽快实现通商、通邮、通航。同年1月,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说:“我们不耐月‘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s」实际上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上述内容“虽然没有概括为‘一国两制”,,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

上一篇: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再认识——再论经济文化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