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思想的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既不能靠抽象空洞的说教,也不能靠聪明智巧的卖弄,更不能靠奇闻轶事的罗列,而只能靠教师坚实的理论功底和灵活的教学,在教学中把理论本身讲活、讲深、讲透。其次,要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学生的理论兴趣是同学生的理论视野成正比的。应当特别注重五种对话:与马克思主义伦史对话,使讲授的每个问题都具有一种深厚的感;与现代对话,特别是与影响广泛的科学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话;与现代的自然科学、科学、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对话;与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对话,以哲学的方式去反思当今的时代精神;与当代中国伦理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对话,使学生对理论产生应有的亲切感。再次,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这应当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改革的核心环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它要激发而不是抑制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它要冲击而不是强化人类思维中的惰性、保守性和凝固性,它要推进而不是遏制人们的主体意识、反思态度和创造精神。唯此,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才能锻炼和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培养和强化人们的创造性素质。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寻找理论资源,发现理论问题,创新理论思路,把握理论精髓。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其目的与结果都是要提升理论境界。讲授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背景和灵活的教学艺术,而且必须具有融理想、信念、情操和修养于一身的强烈的人格力量。有了这种人格力量,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进人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理论境界。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上述目标来展开。具体来说,重点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注重改革创新,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多学科知识相整合的特点。课程包括三大体系:历程篇、人物篇以及理论探讨篇,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精髓,极具现实穿透力,纳人并突出马克思主义伦理教学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理论与个体道德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表里如一、知行统一的道德品格。采取专题讲座、专题讨论、课堂辩论、论文撰写、社会等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化解道德冲突,提升道德品质。二是注意把学理问题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文明礼貌、道德礼仪的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弘扬社会正义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教学不应该是封闭式的,而应当注意吸收当代科学技术及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用以充实伦理学的教学内容。例如,适当渗透学的某些新成果。现代心理学不只是研究人的一般的心理过程和特性,也研究个人的道德知识的构成、道德情感和情绪的表现及形成规律、道德行为的心理分析、个性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等等,在伦理学教学中吸取有关理论成果分析现实问题,有利于更全面深人地考察社会道德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他一些学科,如教育学、学、、学等,也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研究道德现象,它们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道德现象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中,必须有推理性地吸取和采纳相关学科中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这不但是改进伦理学教学的需要,也是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需要。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重视“问题”引导法,广泛采取“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从具体的事例中揭示某一理论产生的学术背景、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办法,教师加以点评、释疑、解惑,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成果,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师生均成为学习的主体。平时作业既有读书报告,也有案例分析报告,还有小型的调查报告,通过改革作业的内容和完成方式以更好地评价课程教学效果。
总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教学必须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完善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伦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逐渐养成道德习惯,成为一个有教养、有涵养、有修养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