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恩格斯的婚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比

2013-08-04 01:16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浅论恩格斯的婚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比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恩格斯 婚姻 一夫一妻制

  关键词:恩格斯 婚姻 一夫一妻制

  论文摘要:恩格斯所理解的一夫一妻制有两种形式,即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与上的一夫一妻制。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产生的基础不同、妇女的地位不同、婚姻的纯洁性不同、忠诚的相互性不同、爱情在婚姻中的价值不同等。恩格斯婚姻伦理思想推动了主义婚姻伦理建设。

    在人类的婚姻发展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三种基本形式,一夫一妻制代替群婚制和对偶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是人类文明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恩格斯在1884年10月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叙述了人类婚姻制度的演进历程,并指出了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在书中对一夫一妻制的起源、本质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不同意义的一夫一妻制的观点,认为一夫一妻制在其演进历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和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准确理解恩格斯关于一夫一妻制的论述不仅有益于深化我们对恩格斯婚姻伦理思想的认识,而且对于巩固和发展真正的一夫一妻制、推动社会主义婚姻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一夫一妻制的类型

    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它的产生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并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明时代。一夫一妻制是私有时代的产物,它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产生相适应。恩格斯指出,历史上一夫一妻制的出现,并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而是为了保存和继承私有财产产生的。生育确切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从而确定其财产继承权,这是一夫一妻制产生的最主要目的。既然一夫一妻制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而产生的,那么当这种原因消失的时候,它是不是也要消失呢?恩格斯说:“可以不无理由地回答,它不仅不会消失,而且相反地,只有到那时它才能十足地实现。我们的社会主义婚姻制度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么,这时候的一夫一妻制与私有时代又有什么不同呢?恩格斯在《起源》一书中给我们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在《起源》一书中,恩格斯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一夫一妻制。一种是“古典的”、“片面的”一夫一妻制,即历史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另一种是“崭新的”、“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即“词源学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换言之,就是在人类的婚姻制度演进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一夫一妻制,即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与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恩格斯指出,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是私有时代的一夫一妻制,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是公有制时代工人阶级的一夫一妻制。他说:“无产者的婚姻之为一夫一妻制,是在这个名词的词源学意义上说的,决不是在这个名词的历史意义上说的。所以,只有“词源学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即公有制时代工人阶级的一夫一妻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

    婚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上任何婚姻家庭关系都是社会的产物,任何一种婚姻家庭都是以具体的历史形态存在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必然受到该时代的社会制度、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和阶级地位的制约和影响。婚姻家庭的形式、结构和性质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发展。两种不同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就反映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即私有制时代和公有制时代的婚姻状况。

    同时,无论是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还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本身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它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社会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一夫一妻制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又存在着不可解决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婚姻制度中,并在资本主义社会艰难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种不同的一夫一妻制将长期并存,但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在整个社会的婚姻制度中占有统治地位,随着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将在全社会得以普遍现实。

  二、两种一夫一妻制的区别

    一夫一妻制从其存在形式上看,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与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婚姻制度是一致的,但就其内涵和本质而言,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与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则有根本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产生的经济基础不同、妇女的地位不同、婚姻的纯洁性不同、忠诚的相互性不同、爱情在婚姻中的价值不同等等。也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两种不同意义的一夫一妻制截然不同的历史归宿。

    (一)产生的经济基拙不同

    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是以财产的私有制为前提的,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长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财产,某些氏族首领开始利用手中的特权将财产据为己有,这样私有制便产生了。与此同时,在拥有私有财产的阶层中,便产生了财产继承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保证生育确切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这样一夫一妻制的出现便成为必要。所以,一夫一妻制“决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它同个人性爱决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一夫一妻制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是私有制的产物。

    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是以公有制为前提的。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工人阶级,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根本没有任何财产需要继承,这样工人阶级结婚的目的便不再是为了私有财产的继承。这时工人阶级的一夫一妻制就已经与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特别是与资产阶级的一夫一妻制相区别了。随着人类进人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行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灭了人对人的剥削和奴役,使人类的婚姻关系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学习和工作中,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财产继承问题已经不是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因素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地实现。”这样,一夫一妻制便清除了它起源于私有制的痕迹,从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变成为真正意义的一夫一妻制。

上一篇:浅论邓小平教育伦理思想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