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毛泽东教育伦理思想探析

2013-08-04 01:16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浅析毛泽东教育伦理思想探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键词〕毛泽东 思想 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 思想 价值

    [论文摘要〕毛泽东教育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以培养工农为主体、以普及大众教育为目标的人民教育观;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主义合格劳动者为目标的全面发展观;以塑造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的教师伦理观。毛泽东的教育伦理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价值。

    毛泽东教育伦理思想来源于毛泽东的教育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教育观、全面发展观、教师伦理观构成了毛泽东教育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教育伦理思想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伦理价值导向。

   一、以培养工农为主体、以普及大众教育为目标的人民教育观

    教育应该为谁服务,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毕生都在为维护工农大众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努力,为改变人民的教育落后面貌而奋斗。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坚持办学的群众路线,普及大众教育,这是毛泽东教育伦理思想的核心。

    旧中国,教育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广大劳动人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毛泽东认为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根本不平等。“从前的教育,是贵族和资本家的专利。一般平民,绝没有机会去受得,于是生出了智愚的阶级。”“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毛泽东从读书时代就体会到了地主子弟与农家子弟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对旧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批判,特别注意维护普通老百姓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在从事教育工作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以及成为党的重要领导后,毛泽东越来越明确地提出教育的人民性问题。

    (一)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保障工农大众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在青年时期,毛泽东就积极投身革命的教育实践活动,兴办平民教育。他既担任过小学教师和校长,又创办过工人夜校、湖南自修大学、农民夜校。1919年,“毛泽东于是利用当时湖南某些人士所办的‘船山学社’的地址和每月四百元的经费,创办了一个‘自修大学’”,对广大有志升学但无钱上学的青年不收学费。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要把教育的权力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要让工农大众享有教育的优先权。1934年,当苏维埃政权在瑞金建立的时候,毛泽东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广大的劳苦大众,……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将为人民办文化教育的思想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1940年1月,他高度概括新主义文化教育的大众性特点,认为“它应为全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945年4月,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在此,毛泽东强调了人民大众在文化教育上的平等权利,文化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极端重要性。

    新中国的成立为保障工农大众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创造了条件,毛泽东的教育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教育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的人民教育观,成为新中国教育工作的指南。1949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建设人才,它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1950年5月,毛泽东为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教育刊物《人民教育》的题词是:“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1950年9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将工农教育问题列人国家教育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1952年6月,毛泽东致信周恩来,明确提出两项教育主张:“(一)如有可能,应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学。(二)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不再分等级;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 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对人民受教育权利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进一步强调了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二)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普及大众教育

    开展普及教育是落实教育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有效手段,为此毛泽东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教育的普及工作,鼓励办学多元化。他多次强调,不仅要办正规的小学、中学、大学,还要办各种业余的学校、半工半读学校、自修大学等,要拓宽办学途径,丰富办学形式,保障受教育权利的人人平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自担任过红军大学的教学工作,积极倡导在苏区举办夜校、识字班和列宁小学,使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自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自编讲义,登台讲课,培养革命力量。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还不断开展群众扫盲运动。他提出“要为消灭文盲而斗争”,号召群众“自己起来同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做斗争”,要“从百分之八十的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上一篇:浅论恩格斯的婚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