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毛泽东教育伦理思想探析(2)

2013-08-04 01:16
导读: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落后局面,国家改造了旧的教育制度,确立了新型的主义 教育制度,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普及大众教育提供了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落后局面,国家改造了旧的教育制度,确立了新型的主义教育制度,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普及大众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针对当时情况,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消灭文盲”的号召,在全国又兴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扫盲运动。直至1956年,毛泽东在制定《1956年到1967年全国发展纲要(草案)》时,还规定在12年的时间内,要争取在全国青、壮年中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从1949到1965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0272. 3万人,年均扫盲604. 3万人,这是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做出的巨大性贡献。与此同时,在全国广泛开展社会教育,通过举办大量的工农业余学校、干部补习学校、工农速成中学等来推进工农教育、成人教育、老干部教育,使数万名工农干部、产业工人及农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教育,拓展人民受教育的途径和机会,加快推进普及教育的发展。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办学的群众路线,普及大众教育,极大地增加了广大工农大众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迅速地改善了人民的文化教育落后的面貌,为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义务教育已经进人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面向人人的在改革创新中加速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人学率,加快教育的发展,减少新文盲出现的数量等方面仍然任务艰巨。毛泽东的以培养工农为主体、以普及大众教育为目标的人民教育观,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二、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为目标的全面发展观

    毛泽东继承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提出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为目标,这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归宿。

    从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的论述来看,毛泽东始终都把德智体和谐发展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方向。认为,德、智、体三育,就其本质来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早在1917年4月,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阐述了德、智、体“三育并重”才可使人“身心皆适,是谓俱泰”的思想。

    这“三育并重”的教育思想,为建国后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供了理论基础。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提出,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毛泽东认为,德、智、体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三个基本方面,这三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互辅互成,不可分割。

    (一)强调德育的统帅地位

    德主要指世界观、人生观、精神、品质,德育解决的是为谁服务等问题,它决定了教育工作的方向。毛泽东从坚持教育为革命和建设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出发,历来都重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政治素质问题,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针对建国初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减弱的现象,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强调德育的统帅地位,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毛泽东指出:“人必须要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行,皆期合此理想。”他把这些理想概括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也就是不仅要解放中国人民,而且要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而奋斗。其次要培养青少年一代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的英雄气概,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认为,一个人应该既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又有精湛的业务水平,又红又专,德才兼备这才是社会需要的人。

    (二)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

    毛泽东强调德育的统帅地位,并不是要否定发展智育的重要性,反而非常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智育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活动以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技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重视书本教学,也要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学到比较完全的知识。

    毛泽东引用列宁关于“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论断告诫全党:社会主义建设要培养出工人阶级自己的技术干部和队伍,要有一支庞大的教授、教员、科学家、记者、家、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要造成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新部队。坚持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统一,是毛泽东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对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要求。

    (三)突出体育的重要作用

    对于体育,毛泽东也非常重视,被视为与智育同样重要。毛泽东早在《体育之所见》中就做了研究,主张“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建国初期他多次强调“健康第一,学习第二”。针对青年学习、工作负担重,对健康有一定影响的问题,在1953年6月30日接见中国新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指出:“新中国要为青年们着想,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因此,要充分兼顾青年的工作、学习和娱乐、体育、休息两个方面。”接着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并且把“身体好”列在三好的首位,突出了体育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浅论恩格斯的婚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