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最后是国际的挑战。虽然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和平的时代.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上并不太平。西方发达国家对主义国家的渗透、颠覆活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害怕中国的强大和崛起,这种国际环境无疑给我们的大众化加大了难度。
我们要正视现实面对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宣传,戒骄戒躁,扎实稳步地推进我们的宣传工作。在研究范围和方法上,既要注重对大众化现状的考量。又要强化对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些优秀经验的分析,唯此才能使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得以深化。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建议
目前,加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使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工作、生活相符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改进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用的形式确立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地位,更要使这些理论成为人民群众的信仰和行为准则。使群众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宽领域、多层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并且深入人心。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理论与时俱进。赋予它时代和的特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搞好理论的创新,就是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对其灵活运用,使其在中国的土地上具有中国发展的特色.并把它推广应用,最终实现大众化。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强调人本思想,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可以入耳、入脑、人心,而不只是表面的宣传和教育,搞形式的东西;要真抓实干,落到实处,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独立意识,帮助他们去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代替他们选择,更不是用手段来迫使他们接受;要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科学的指导思想对于生产实践的巨大推动作用,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使理论的光彩得以绽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必然带有中华民族的特色,只有带有本国家和民族特有的习惯和方式.才能使理论带有人民群众生活的气息,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意识地去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通俗化与庸俗化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在方法上要注意与庸俗化划清界限,要充分利用好各个传媒和多方平台,作为推进大众化的主要媒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无疑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以开阔的视野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论的宣传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进程。这对于我们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促进党的理论创新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强调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是理论来源人民服务人民的本质体现,对于我们全心全意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出了两个历史性结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和原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缔造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了解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打赢社会主义攻坚战的胜利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