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两个大局”西部大开发;丰富;发展
[论文摘要]: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博大精深,其中“两个大局的思想是极为重要的纽成部分。江泽民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佧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在战略重点转移的条件把握、方式选择和意义的体现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为2l世纪中国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外新形势t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保待国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必须深人学习,深刻领会。
一、条件的把握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自然的和社会的种种原因,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条件有明显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便利,商贸意识强等原因,迅速启动和发展经济的条件比较有利.效益比较高、比较快,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比较大;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差,比较闭塞,对内对外贸易不发达,启动和发展经济欠缺的条件较多,引人外资不容易。
根据东西部的比较情况,邓小平在谋划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时,为了尽快缩小与发达和地区的差距,使社会主义中国摆脱贫困的状况,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决定首先发展具有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然后再创造条件支持和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他说:“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曰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跟从这个大局。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设立经济特区;扩大沿海开放城市;浦东开发等等,充分利用沿海条件好、底子厚的优势,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高效发展,是实施邓小平发展战略的结果,但这并不是其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那么什么时候才应当开始实施“第二个大局曰的战略以实现最终目标呢?当时邓小平说:“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并没有十分明确地指出,因为这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和条件的变化情况才能作出具体的决策。江泽民审时度势,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各种条件的变化发展情况,认为邓小平关于战略重点转移的’‘时候”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已经到来,因而明确指出“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些条件,不抓往时机,不把该做的事情努力做好,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也就是说,客观的形势和条件决定了从现在开始.在继续保待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活力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把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具体而言,第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逐步解决东西部地区差别扩大的间题。第二,由于党和国家的改革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和科技的巨大进步,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这不仅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为以农牧业为主的西部地区提高经济效益打下了基础,为西部地区合理地退耕还林还草,绿化荒山荒地,改善生态,提供了物资和技术土的保证。第三,随着我国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稳定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外有识之士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更加充满信心,只要政策上加以引导,东部及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必将合理地流向潜力巨大、机会众多的西部地区,进行中长线的与开发。第四,西部地区在国家多年的扶持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作用下,通过自身艰苦奋斗,基础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也积累了必要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不仅产生了实施大开发的迫切愿望,也具有了实施大开发的承受能力。第五1东部沿海地区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开拓新的空间,尤其是海外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更需要向西部地区进军,以寻找新的投资和。正是在科学地把握了这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地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二、方式的选择
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精髓是从“先富到共富”。在他看来,对东部沿海优势地区的优先发展,重点支持、政策倾斜,就是为了使改革开放取得良好的效益,使该地区尽快富裕起来,然后以此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邓小平在阐述“第二个大局l,的思想,特别是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解决地区间贫富差距的具体设想,他说:“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卜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间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
由此可见,在邓小平的战略构想中,实施由’‘第一个大局”向“第二大个局”转变的主要方式是:第一,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影响贫困地区。第二,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在技术和物质上帮助贫困地区。第三,先富裕起来的地区通过多交利税,使国家得以从等政策上照顾不发达地区。第四,鼓励和提倡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个人,自愿拿出资金来为不发达地区办、修路等等。
很显然,邓小平关于先富带后富的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应当采取的基本方式,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市场经济已获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仅选择这些方式来带动后富的西部地区是不够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新的对外开放环境,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在江泽民看来,要开发西部,解决东西部的发展差距间题,最根本的就是必须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充分发挥国家的调节作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首先,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在“九五”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方式来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一是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调整加工工业的地区分布,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采取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三是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体系,解决资源性产品同加工产品比价不合理的问题.为中西部地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四是采取向中西部倾斜的人才流动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这一系列的有效方式,为中西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