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邓小平对毛泽东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

2013-08-25 01:02
导读:(一)主义 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生产力理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

    (一)主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生产力理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上层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说无产阶级在实现自已的统治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毛泽东在建立新中国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通过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这是有目共睹的。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同时反复强调和阐明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L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n 131 c}8)他认为,我们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最迫切的问题是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L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

    (二)主张把在社会主义社会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都讲全

    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力不仅要发展,而且要继续解放,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更是对毛泽东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传统理论认为,讲解放生产力,主要是针对革命而言的,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而言,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而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没有涉及到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因此,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当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推翻帝、官、封的反动统治,这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之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仍然有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因而必须改革,这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一,各种具体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具体制度会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而也必须进行改革。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一个不断解放生产力的任务。邓小平指出:“社会力发展的体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祥卞发展生产力,没有讲到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n131(P370)不解放生产力,就无法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环节和方面的过程,也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过程。

    (三)进一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归结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

    唯物史观认为,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只有从生产力出发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沦。马克思主义正是从这一基本的观点出发,指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侄桔。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淡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高度的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的概括,第一次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全面系统地表述出来。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L,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列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揭示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最紧密的本质联系,说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犯要的功能和最根本的任务。过去,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却主要放在生产关系上,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往往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来理解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特征。忽视了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捌正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把非本质特征如经济体制等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来加以固守。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中。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口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中,首要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以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前提,同时又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保证,相对于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来说,前两者都是手段,它体现手段与目标的统一,还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升到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来认识,即从根本L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思想,又从根本上纠正了我们过去离开生产力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误区;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迫切需要,又指明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既适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和竞争中的真正优势之所在。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列为社会主义本质范畴中,是邓小平对社会生产力认识的质的飞跃,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认识的更进一步深化。

上一篇:论析江泽民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丰 下一篇:浅谈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