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确定为主义的根本任务
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中,汉〔务是建设。以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这是我国特殊国情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邓小平认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最迫切的问题是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因此他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最主妻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扭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的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I}I(p162-163)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心任务”或“主要任务”、“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才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称为“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131 c}2x;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中,解 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发展发 展生产力,只有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改革长期排徊不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束缚。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和结果,因为破除了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束缚而解放了生产力,又需要发展了的生产力给予显示和证明。
(五)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邓小乎不仅提出了当代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且提出了在当代中国如何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就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发展起点。
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就蕴含着这个思想。1988年他又明确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还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n 13J }P275)他指出,近30年来,社会生产力之所以有了巨大的发展,“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在现时代,科学技术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在现代生产力中属于第一的地位,成为现代最强有力的推动力,把科技从“首先是历史有力的杠杆”上升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在当前,新技术革命兴起、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发展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已上升到各国“立国、富国、强国”的战略基础地位。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地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在国际竟争中占领制高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它继承和发展了的观点,反映了科学技术在当代发展的新形势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同时它又是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观点的直接延伸,是我们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的一个思想。
(六)创造性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把生产力标准作为衡量一切政党及其实践是否进步以及进步程度的标准,他指出:“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总是要革命的。”[SJ(P3}9)他认为,搞 新民主L义革命,搞社会主义配告,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建立;了巩 固的基础。井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 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正 如他在 1962年1月所说的“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 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干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I61(e3o3)他非 常注重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以及里持上层领域的斗争问题,注重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这两个因素的反作用,并希望通过对它们的“纯化”(如人民公社、“大革命”等)来实现所谓的社会进步与发展,阶级斗争标准成了判断一切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始终关注生产力问题,始终坚持实践标准,也正是根据生产力是发展中心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问题。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强调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他提出要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条件下,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F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同生产力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它是对生产力标准的丰富和发展,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坚持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判断生产力是否发展了的具体尺度。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生产力标准是核心,它决定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高也是衡量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必须以生产力的提高为前提。因此,“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与综合标准、客观尺度与主观尺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