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前沿问(2)

2013-08-26 01:00
导读: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前沿问题 近几年来,在中共中央的推动下,理论界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

  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前沿问题

  近几年来,在中共中央的推动下,理论界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地位和贯彻落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篇幅所限,仅就理论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定位、理论创新、理论主题、理论体系问题作综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定位。理论界主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对党和工作的意义来展开研究。

  在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问题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1)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继承了科学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植于人民的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最终价值目标上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2)有的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上与其一脉相承。这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论为起点,同时强调上层对发展有反作用和引导作用,并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落脚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3)有的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它们具有根本的内在一致性:共同的基础——唯物史观,共同的价值取向——人民利益,共同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在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意义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1)在党的十六大以前比较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主要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当然这种观点又有不同的表述。党的十六大以后这种观点仍然存在。(2)党的十六大以后比较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3)也有的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并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进一步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理论界普遍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但如何认识这个创新,又有不同的看法。(1)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不应当把它看作是江泽民一系列重要论断中的一个论断,而应该把它看作是江泽民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本质概括。(2)有的学者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比较,认为列宁主义是以帝国主义论和一国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胜利为标志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以新主义革命理论和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标志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整套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经济的理论为标志的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的制度创新的理论反映和理论凝结。(3)少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上。(4)有的学者不同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归结为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是全方位的,应当从多维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是十六大以前比较流行、十六大以后仍然在一些研究著述中出现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是以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理论主题。二是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制度创新为主题的,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理论反映和理论凝结。三是胡锦涛提出的以发展为主题和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2003年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的讲话中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阐发了胡锦涛的这一重要观点。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又指出“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多数学者认为要解决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认识必须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有没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二是看有没有一个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主题;三是看是否围绕这个主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学者们从贯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思想路线特别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以及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观点,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的学者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方面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认为三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体系。有的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本身就是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表现。

上一篇:浅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丰富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