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现状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中国化的战略思想。这些战略思想作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新的理论,已经进入了党校、军校和地方高校的课堂甚至教材。目前对这些重要战略思想的研究在理论界已形成高潮。从研究的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是对新的理论观点的梳理和理论观点的分项研究上。
对新的理论观点的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学者把新的理论观点概括为八个方面: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四是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六是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七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有的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理论。有的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在前述四个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加上新世纪我军使命的理论和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
理论观点的分项研究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对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过程进行追溯和对背景进行探讨和阐释;(2)对新的理论观点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解析和揭示;(3)对新的理论观点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进行多方面的论证;(4)对新的理论观点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5)对新的理论观点之间关系的研究。
关于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也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有的认为,应当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有的认为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为统领;有的则认为这二者都应当是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统领。
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关系
理论界一致认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但是如何认识这种关系,学者们则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1)有的学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的角度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邓小平理论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则进一步回答新世纪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2)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在理论特征、社会理想、立场和理论品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和内在统一的,有着相同的主题、思想起点、科学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路上也是一致的。(3)在研究中,学者们对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观上的比较研究较多。比较多的看法是:改革开放前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存在严重缺陷,不仅党的指导方针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发展放在次要位置,而且又实行重优先,片面追求高速增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又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了党对发展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观,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全面、深刻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纠正“经济增长是硬道理”的偏差,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随后又明确了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