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观,从一大到十六大经历了两次性飞跃。通过第一次飞跃,克服了死守马列本本的教条主义错误,较系统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及其精髓——“实事求是”;通过第二次飞跃,我党再次克服教条主义倾向,创立了较完整的主义建设学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创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与时俱进”。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指的是我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看法。回顾我党历史,我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如果说七大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顺利完成的里程碑,那么,十六大则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基本完成的标志。十六大报告是我党崭新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集中体现。
一、第一次飞跃:从背诵马恩列斯书本知识、照搬共产国际指示和苏共经验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掌握。深入把握其精髓——实事求是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指出:“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了、丰富得多了。”这是毛泽东对我党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深刻反思。
我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遵义会议和六届六中全会之前,一直是肤浅的、贫乏的。首先,局限于从马恩列斯的著作中、从书本上去把握马列主义学说的具体结论,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教条主义倾向。建党时期和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我党的纲领、方针、政策,大都是从马恩列斯的本本、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共的经验出发制定的,严重脱离中国实际。那时中国共产党人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只要从书本上学来就可直接照搬照抄的绝对真理,很少有人从方法论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还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东西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实事求是。也就是说,这时我党还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灵魂和精髓。其次,对马衷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也不够完整、不够准确。这一时期,我党着重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现在看来,其中许多内容也不够准确)。而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研究相对来说是不够的,虽然瞿秋白等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都不够系统、不够准确,特别是役有很好地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我党早期思想方法上老犯形而上学、教条主义错误,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1935的年遵义会议,标志我党马克思主义观开始发生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最终完成,使我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我党的马克思主义观达到新的境界。
通过这一次历史性飞跃。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丰富得多了。到延安整风前后,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水平有了空前提高。毛泽东对此作出了最杰出的贡献。这种贡献突出表现在特别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并把此二者研究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论》、《矛盾论》和其它一系列阐述新主义理论,特别是有关战争的战略、策略问题的著作中,他深入地、系统地、创造性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说,弥补了以往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领域里的认识缺陷,使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各个领域及整个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与过去相比全面得多了,准确得多了,特别是在此基础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并由此创立了完整的中国化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
通过这一次历史性飞跃,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深刻得多了。这种深刻性主要体现在我党较全面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特别注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灵魂、精髓和方法。本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然而这一点,在我党早期,完全被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书本知识和共产国际的指示遮蔽起来了,而没有为我党真正认识和把握。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一直把反对教条主义,恢复、倡导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他特别强调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的思想。一再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要着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他把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叫做“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还用“实事求是”四个字科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灵魂和精髓。指出:“‘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