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危机论探析(1)(2)
2014-01-19 01:06
导读:三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并未停留在愤怒地批判与声讨上,而是积极寻求解决和抑制生态危机的思路与方法。他们认为
三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并未停留在愤怒地批判与声讨上,而是积极寻求解决和抑制生态危机的思路与方法。他们认为,只有从人的解放和社会健全两方面进行总体革命,建立人道的消费伦理方式并且以科技的人道化发展等方面着手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1.从人的解放和社会健全两方面进行总体革命
法兰克福的思想家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现存的一切已经丧失了理性。繁荣带来了异化,科技进步导致了人性的毁灭,因此,只有从人的解放和社会健全两方面进行总体革命,同现有的所有事物彻底决裂,否定并摧毁一切社会文明,包括建立在文明和科技之上的社会制度,重建一个肯定人的意义和价值,使人性得到改善的人道主义的健全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放自然,消除生态危机,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们赞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对自然的人道的占有,”即按照人的本质占有自然的思想。马尔库塞认为,自然革命的问题在于人本身,首先要从改变人,改变现存社会造就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心理类型和生理机制人手,进行人的本能结构革命和自然观革命。这场革命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和克服异化,使自然获得解放,人道地占有自然。弗洛姆则同意罗马俱乐部代表人物梅萨罗维奇和佩斯特尔等人的观点,认为应当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同必须注意全球性问题的伦理方面,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建立崭新的、真正人道主义的
伦理学、改变人的内在本质联系起来。在他看来。对人类存在的真正威胁之一,是西方社会内部道德力量的衰落,即资本主义社会大批大批地生产出奉行极端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异化的消费人,他们甚至对能够给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命造成威胁的核灾难和生态灾难的可能性都漠不关心。因此,要使西方人摆脱困境,关键就是对人进行心理变革和道德更新,这是进行社会总体变革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只有人的心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社会才可能出现。”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实现科技的人道化发展
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理论家们认为,现代科技在生态上的失败,并不能说明科技本身是反自然的,或注定要污染环境。技术理性之所以造成生态危机,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理性内在的工具主义特征。所以,只要能使科技理性摆脱其工具性与功能性,重新确立其启蒙时期的批判性、否定性,就能使它从现在的统治与奴役的工具变为人类争取自由解放的手段。马尔库塞强调要发展新型的人道主义的科学技术,它意味着“科学合理性的继续应用将会达到一个终点……科学谋划本身将对超功利的目的、对远非统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生活艺术’开放……科学概念可以设计和规定一种自由的、和平的存在的可能现实。”简言之,在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注入的是新的价值观,即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运用所追求的内在目的。基于这种认识,马尔库塞还主张对自然界进行“美的还原”。他说:“如果艺术还原成功地把控制与解放联结起来、成功地指导着对解放的控制,那么在此时,艺术还原就表现在对自然的技术改造之中。在此情况下,征服自然就是减少对自然的蒙昧、野蛮及肥沃程度——也暗指减少人对自然的暴行。”哈贝马斯则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理性逐渐丧失其批判功能而局限于工具特征。这时,技术手段与“人类有机体之中的有目的—合理的活动”之间建立一种内在联系。因此,不能简单地抛开现在的科学技术,而要依靠交往的合理性来抵制工具理性和计算理性的扩张和蔓延,即通过交往活动,主体同时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打交道,并服从相对应的真理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要求,以挽救工具合理性膨胀所导致的牺牲道德实践和
美学实践的恶劣后果。同时,控制科学技术的应用方向、发展速度,避免科学技术产生负面价值。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提倡合理的消费价值观和需要价值观,建立健康人道的消费方式
面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资本主义要求高生产和高消费的内在规律固然是引起生态危机的最终原因,但是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异化也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要解决生态危机还必须消除消费异化。弗洛姆提出,应当重新规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健康消费方向,建立健康、人道的消费方式,抵制重占有的价值取向,发扬重生存的价值取向,以人的充分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以最大限度的生产和消费为目标,这样才能避免消费异化,“才能避免一场精神上和经济上的灾难降临”。马尔库塞也认为,要建构一个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主客观需要,人不再是消费商品和实现利润工具的健全社会。为此,就必须变革人们的消费观,用“真实的需要”代替“虚假的需要”,进行一场“消费革命”。“一切解放都有赖于奴隶状态的觉悟……最可取的目标则是用真实的需要代替虚假的需要,抛弃抑制性的满足”。同时,要建立符合“生态学规模”的生产方式,它将是规模小,能源、劳动力、资本、技术需求程度低,对自然危害较轻的状况,能够克服现代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的弊端。他还相信“由于废除了贫穷、大量的浪费和资源的破坏,一种人类真正能够决定自己的生存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找到的”。
四
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方法,力图以现代生态学理论来“补充”马克思主义,以解决资本主义工业化面临的生态灾难。虽然生态危机论也有明显的局限性,比如,主张用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通过心理革命和道德更新来完成人与自然的解放。另外,他们也没有具体谈到环境伦理的建构问题,但是,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首先,法兰克福学派从制度的维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进行研究,为我们正确了解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必然联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二战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展开以及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人们从自然界攫取资源的能力大大超过自然界再生增殖能力以及人们补偿自然资源消耗的能力,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大大超过环境的容量和自净能力。于是全球性的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的报警接踵而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愈来愈恶化,生态危机直接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首先在科学技术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显露出来。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无疑把握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脉搏,敏锐地抓住了因科技进步和消费主义而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及生态危机问题,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休戚相关性,揭露和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对自然的掠夺性利用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所有这一切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借鉴他们的批判资料,可以深化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提倡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同时。却一方面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具有污染性的产业,甚至转移其生产和生活垃圾;另一方面又以环境保护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绿色贸易壁垒”,其核心点正在于捍卫资本的利益。
其次,法兰克福学派对科技异化和消费异化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异化问题的揭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生态伦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坚持把技术理性批判和资本主义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他们也并未否定发展科学技术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必要性,他们还认为,当代生态问题的症结在于:只要存在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存在,生产的目的和消费的方向就必然要服务于资本的需要,技术理性就必然要发生异化。这些观点对社会主义生产同样适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样不能服从和服务于交换和利润,而应当始终定位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且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这种需要,只有这样,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发展才能真正服从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类才能摆脱自我利益的限制,从消费异化和科技异化的价值观中解脱出来,从而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尤其重要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伦理观和科技的人道化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生产和消费及生态保护和科技手段的运用所具有的启示作用。当代中国物质文明有了极大的发展。然而,消费异化同样也渗透到了社会价值观念之中,奢侈之风蔓延,挥霍浪费严重,这种消费主义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我们同样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这种严重病症,坚决制止和杜绝消费异化现象,确立起符合人的真实需要的消费伦理,建立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从而确保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西方出现了以反思和批判理性以及科学技术的所谓后现代哲学文化思潮,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国内学术界也出现了一股敌视科学技术、夸大科学技术副效应的反科技思潮。而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表明,科学技术并无价值属性,其作用方向实际上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反科技思潮并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它在理论上也是错误的。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看作是“历史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我们同样认为,对人类美好世界的构想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是决不可少的,没有它,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然而,只有借助工具性和操作性的阶梯,我们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因此,对技术理性的批判绝不能标示为对之全盘抛弃。我们应当承担责任,匡扶正义,运用科学技术来保护社会生产力,保护人类福利赖以增长的生态条件,借助科技的力量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邓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