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理念(1)(2)
2014-01-21 01:07
导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就第二层含义来看,当前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引导的基本原则,强化对现阶段党的路线、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就第二层含义来看,当前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引导的基本原则,强化对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努力塑造全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充满信心;(2)在利益多元化以及社会诸单元利益矛盾与冲突加剧的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在理顺利益关系、协调利益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上下功夫;(3)因为发展既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以根本任务与第一要务为轴心,致力于公民积极性的调动、使命感与责任感的激发。
由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在理论上是体用关系,加之,为了改变以往把工具理性当作唯一向度而造成的华而不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局面,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应当着重在第一层含义上下功夫。笔者认为,就第一层含义来说,当前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关注每个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世界观、人生观的建构。从根本上说,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总是受制于自己的世界观。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助于人们加强对自我、对他人、对外物非对象化的、境域化的理解,那么,我们相信人们必将改变以操控、算计等功利方式看待世界的态度,真正领会人与人的共生在世、人与物的情景统一、人与自我的诗化和谐,从而实现人生纵向而非横向的超越。(2)关注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主体性的道德境界。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克服以往把道德当作外在于人的抽象的行为规范,应该在平等交往的和谐关系中让工作对象体验道德情感的油然发生。这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不应该以规训人的方式从外在植入某种道德,而应该营造我们所追求的道德氛围。(3)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生命情感意识的培养。说到底,生命的存在不需要生命以外的虚幻理由。人类生命的历程从本质上说,正是人类意义的发生过程,而意义并非仅指某种功利的价值,相反,意义是建立在生命高尚情操的基础之上的,忽视“万水千山总关情”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意味着生命本身不可承受之轻或重。(4)毫无疑问,在社会节奏加快,不确定性增加的今天,化解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内在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完善其人格,也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人的行为问题说到底是人的心理问题,如果我们不首先解决对象的心理问题,那么,无论技巧多么娴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将落空。
中国大学排名 四、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推进的四点设想
首先,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并立足我国特定的国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在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进行尖锐批判与合理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以实践唯物论为理论基石,超越了西方人本主义的唯心主义哲学根基;以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克服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中抽象的个体本位论;用唯物史观驱逐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唯心史观,其本身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是真正科学的生活世界哲学。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并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社会历史观内化为自己的真实体验,他才能在工作中克服简单的说教,并结合每一个对象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与被教育者一道在生活世界孕育的“实践智慧”中经历合理思想的诞生。
其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要求我们确立最基本的人道关怀。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认为,人与人在类的本质关系上是统一的,因而,人与人是平等的。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只不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并没有谁高人一等。那种把工作对象当作被塑造、被管束甚至被训斥的思想政治工作[4],显然是错误的。无论思想政治工作有什么样看似崇高的目标,都应该以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地位等方面的平等为前提,反之,不仅达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而且很可能造成对象的逆反心理,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况且,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指向总是人,所以,对对象的关心、感情上的靠拢、相互之间的尊重与信任,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之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三,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要求我们抛弃传统的理性主义知识化的传授方法,代之以境域性教育。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式上来说,也许更应该相信“人常常不是被说服的,而是被感动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抛弃传统理性主义知识化的传授方式,注重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从而化解问题于无形之中。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是正常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对象之间能否在情感上趋于接近或相通。具体来说,如果我们放弃理性主义知识化的态度,放弃指出对象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简单做法,而是营造某种特定情境,让对象在境域性的情境中,体验人与问题本身双向开放的可能性,那么,对象必将在诗意的情境中超越自我当下的狭隘性。所以,与其说是我们在情境中引导对象、教育对象,还不如说是对象在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
第四,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本理念,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崇高的理想与目标,又要注重现实,注重对象的个体利益、个体目标、个体发展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尽管从理论上说,个人和社会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现实中却经常存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张力。在某种抽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所谓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无视个体合理的利益主张。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要求我们首先检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进而检讨造成对个体利益不合理抑制的社会组织关系。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双向良性互动:一方面,对对象合理的利益主张给予认同,帮助其拓展谋求个体利益实现的渠道;另一方面,将对象的利益置于与社会利益双向互动的背景下,引导对象对自身利益的合理性进行深刻反思,从而化解利益矛盾与冲突,减少不必要的社会震荡。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世纪之交众多政治家、思想家和专家学者回顾总结我国改革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而提出来的,现已成为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想。把这个思想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人本理念。这一理念克服了单纯工具理性的缺陷,必将有助于纠正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倾向,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有助于提升个体公民的思想境界,使思政工作最终更好地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发荣.超越工具理性——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2(3):8-10.
[2]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33.
[3]苏文帅. “以人为本”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EB/OL].[2007-05-21].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4]田建国.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5-03-25(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赵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