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内涵及特征(1)(2)

2014-01-25 01:29
导读:3. 以互利共赢为宗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促进并实现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和普遍 繁荣 对于人类来说,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发展国家经济,要把其基点放在依
  3. 以互利共赢为宗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促进并实现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和普遍 繁荣
  对于人类来说,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发展国家经济,要把其基点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 通过采取符合国情的各项管理和改革措施,来发展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同时,还要按照互 利共赢的外交宗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优势,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 合作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 争,推动国家经济向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冷战结束 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正在向着和平的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 代的两大主题。2005年底,牛津大学出版社发表了一份独立的研究报告《人类安全报告》。 报告显示,世界武装冲突的数量在连续增加了50年后,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世界范 围内大幅度减少,且持续至今。与1992年相比,2003年的武装冲突数量减少了40%,种族灭 绝等大规模屠杀平民的事件减少了80%。全球唯一有所增加的暴力活动是恐怖袭击。但它对 人类安全的威胁与战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2006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 难民状况报告指出,近25年来,由于国家之间的冲突日益减少,国际难民的人数降到了历史 上的最低点,为920万人左右。1992年,这一数字是1?800万[3]。可见,在各国人民 的共 同努力下,世界正在朝着一个比较乐观的方向发展,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的目标是可 以实现的。和谐世界应该是各国家、各民族普遍协调和持续发展的世界,让人人都能充 分享受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成果。当前,造成国际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就是各国间发 展不平衡、发展不迅速、发展不和谐的问题。建设和谐世界必须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核 心问题,实现和促进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当然,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各民族、各 国家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建立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基础上的各国家的和谐发展, 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齐头并进的发展,它应该是在提倡保留民族文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 前提下,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 相对公平的发展机会,体现发展多样化的统一。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 “和谐世界”思想的基本特征
  
  1. 现实针对性
  从国际的角度来说,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下,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人类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 严峻挑战。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强权政治、地区热点冲突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导致贫 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全球化所衍生出来的不同文 明间的隔阂与对立一时还难以消除,此外,能源、安全、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存在,也都在 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有上述问题都需要各国家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 发展,实现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4]。从国内来看,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 会 转型时期,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步入了“矛盾凸显期” ,这些矛盾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 标的实现。立足于对中国国情实际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分析,把全人类的普遍诉求和中国人民 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针对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对的一系列重大矛盾和问题,胡锦涛继构建 和谐社会理念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和谐世界的思想,是其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 向作出的客观估计和科学展望,它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外交工作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 现实针对性。
  2. 文化包容性
  文化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 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各个国家的和谐共处,首先 必须要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尊重并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谐世界思想在尊重各民族、 国家和地区文明的特殊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主张以平等开放的心态,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 发展模式多样化,推动和实现多种文明相互沟通、交流、理解、融合,鼓励吸收和借鉴世界 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寻求共同发展,协力构建各种文 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新时期外交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 美结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明中“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及文 明的包容心态和尊重精神,它对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多元化的共同发展和引领 国际关系的新潮流具有重要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 思想创新性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它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就提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突 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实现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友好交往,打破外交僵局,中国提出了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 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国内 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在这一形势下,中国的对外政策也进行了重大 调整。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中国实施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强调不以社会制度和意 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发展,主张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同各种类型 国家的外交关系,使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从而也使我国的对外活动进入 了建国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历史时期,取得了突出的外交成就。这一时期,小平 同志提出的在国际交往中既要着眼自身的长远战略利益,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利益的主张,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以及用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5]。当前 ,在 对中国以往对外思想进行深入总结的基础上,胡锦涛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外交工作的 发展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和谐世界思想的核心是和谐共处, 它体现了和平共处的意愿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与我国在外交上所一 贯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这一思想又突出强调了国际合作和协 调发展的重要性,主张实现国际间的和谐共处和共同繁荣,在层次和内涵上较和平共处思想 又有较大发展,具有思想创新性的特点。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金灿荣. 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N]. 人民日报, 2005-09-23(7 ).
  [2]陈向阳. 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考. [2006-12-12]. ht 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5155671.html.
  [3]周盛平. 人类正步入建设和谐世界的机遇期[J]. 决策与信息, 2006 (10):5.
  [4]刘韦玮. 妨碍世界和谐的五大因素[J]. 科学决策, 2007(1):46-47 .
  [5]赵青海.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和谐世界”新理念[J]. 半月谈,2006(16):1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于桂荣 古小丹
上一篇:论网络政治动员(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