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时代课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逻辑(2)

2014-03-12 01:37
导读: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间,失衡、失范、无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间,失衡、失范、无序的现象时有发生,持久的高速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资源浪费、污染等问题凸显。社会发展中人为性的代价令人触目惊心,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起飞,社会非理性因素滋长,人性扭曲、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滑坡等社会问题突显,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何实现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的转型成为新时期我们必须首先破解的一个发展难题。传统竭泽而渔、单一经济型的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时代痼疾。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失衡、失范与无序的现实与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便成为新世纪我们所要处理的一对突出矛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便是对这一对突出矛盾所做出的时代回应与。

  二、四大基本问题的特色:基于事实判断与价值定位上的价值选择

  什么是、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并不是对仗工整的问题拼凑,而是一个具有严密的思维体系,是基于中国实际的事实判断、价值定位与价值选择的统一整体。这四大基本问题都是以“什么”为起点,以“怎样”为落脚点,在具体的实践中将是如何、能如何、应如何三大判断与选择统一起来,共同构成了中国问题的逻辑与现实主线。

  从理论(马克思主义)到实践客体与建设目标(社会主义),再到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最后再到实践路径(科学发展)彰显了中国问题的逻辑与现实脉络。“什么”既是一个事实判断,同时也是一个价值定位,是我们做出价值选择的前提与基础;“怎样”是一个价值选择,是基于我国国情和时代需求而做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选择。“什么”与“怎样”体现了理论与现实、合规律与合目的、事实与价值、普遍与特殊、传承与创新、时代与的统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是要在科学认识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使其民族化、具体化、时代化、特色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要发掘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内涵,要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去具体的掌握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教条主义的、照搬照抄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事实判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发展的逻辑与现实起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其自身的科学性是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首要条件。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一种价值选择,中国的具体实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民族化、具体化、时代化、特色化,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只有符合我们的需要、能够契合我们传统与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坚持和发展的理论。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是我们应用它的基本前提,只有实事求是地定位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才能让中国人民接受这一理论,并自觉地把它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应如何”是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科学的理论所具有的自身价值指向。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产生的,它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及谋求人类的最终解放的“普适理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向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契合之处。“能如何”是中国社会实践主体、客体所具有的现实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现实规定。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和实际发展程度以及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领导主体所具有的主体条件深深地影响并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所发挥的实际效用与传播和被接受的实际深度与广度。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同样要求我们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定位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是如何”,是我们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前提,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有可能聚精会神地搞建设。社会主义“应如何”是我们奋斗与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作为迄今为止最为完善和发达的社会制度,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是一个充满自由与公正的“人间天国”,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的高级形态——共产主义。然而这只是个应然,在现实中,社会主义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社会的现实境况决定了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还不能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那样,而是要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为出发点,在“能如何”上下足功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才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的理性选择。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既要求对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做出总体展望,又要求 “是如何”进行现实定位,并结合我国社会和党自身发展的现实境况,对“能如何”做出具体的规划。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大公无私,没有任何私利的最先进的政党,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对于我们党内在本性的价值定位,也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矢志不渝的目标所指,是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应如何”的具体指向。新时期的党情则是我们党自身的现实境况,是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而做出的“是如何”判断。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与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能够做到的现实规划,也是我们党“能如何”的生动表现。

上一篇:浅论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