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正是在不断定位每个时代的方位,解决时代突出矛盾,破解时代痼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围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课题,不断探索和解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
论文关键词: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发展的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两大子体系: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者又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围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课题,不断探索和解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形成了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问题主线。
一、时代课题突显了时代的历史方位、突出矛盾和时代痼疾
马克思认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自己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时代课题突显了每个时代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所要破解的时代痼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不断定位每个时代的历史方位,解决时代突出矛盾,破解时代痼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清晰的映照出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方位、突出矛盾和时代痼疾,是对时代课题所做出的理论回应与,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引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旧中国处在新陈交错的历史转点,面对各种道路、各种思潮,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历史与现实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但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科学地认识与应用马克思主义,我们没有自己的经验可寻。于是,中国的仁人志士便向苏联学习,希望能够从苏联那里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向苏联学习,探索中国式的革命、建设道路成为当时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处的现实境遇。在当时,党内教条主义之风盛行,对马克思主义则是唯“经典”是从,将苏联模式与经验以及共产国际的决议圣神化、绝对化,只看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忽视了中国的特有境遇与现实。教条主义严重脱离中国的具体实践,也严重的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内涵,使得马克思主义庸俗化,长此以往必然造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命力的“终结”。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与教条主义之间的矛盾便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所面对的突出矛盾。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便是针对这一突出矛盾,而做出的时代回应与总结。因此,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初期,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教条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实事求是与教条主义两种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之间的矛盾,而教条主义便是当时的痼疾所在,只有祛除教条主义的束缚,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才能形成我们所需要的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历“文革”十年浩劫之后,社会发展的程度与发达的距离被大大拉开了。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成为当时我们最迫切的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所系。可是长期以来计划体制下人们所形成的种种思想束缚并没有因此而自动破除,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依然存在,并构成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人们对于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使得社会主义发展的宝贵时间在一点一点的流逝。改革难以深入发展,开放难有新的局面,发展瓶颈问题进一步突显。思想僵化成了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深入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必须首先处理的时代痼疾。解放思想与思想僵化便成了当时社会发展中的个突出矛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便是针对这一突出矛盾,而做出的时代回应与总结。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失去了执政地位,尤其是苏共的败亡和苏联的解体更是将执政党自身的建设问题提上了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将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看党情,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员的整体科学素质在不断提高。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的先进性本性以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内在要求和党的现实境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能力的欠缺以及腐败问题、权力的“寻租”问题、官僚主义问题等等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所面临的时代痼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便是针对这一时代突出矛盾以及党自身问题这一时代痼疾而做出的回应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