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时代主题转变与新中国“两个30年”我们党对(3)

2014-03-13 01:09
导读:(八)辨证法本质上既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又是继承的和建设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说,辩证法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今天,其

  (八)辨证法本质上既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又是继承的和建设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说,辩证法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今天,其实我们也可以说,辩证法本质上也是“继承的和建设的”。马克思在上文中还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话同样也可以倒过来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合理成分、合理因素)的必然保留的理解”。马克思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为了给无产阶级锻造摧毁旧世界的理论武器,当然要着重强调辩证法的批判的、革命的精神;我们在我们生活的当代,为了适应时代主题转变、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同样应当较多地强调辩证法的继承的、建设的精神。当然,这两种精神是相互联结、相互贯通的。但在实际问题面前,究竟应当如何把握辩证法的本质,究竟应当强调辩证法本质的哪个方面,对此我们不能持笼统的、固定的看法,而要依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场合、具体的问题而定。这样才能把真正运用好,发展好。

  (九)矛盾双方的融合转化是矛盾的转化的最重要的类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或者说,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其中,矛盾的统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双重基本属性,分别指的是矛盾双方互相联结、互相肯定的趋势和性质,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趋势和性质;它们相结合,共同导致矛盾的运动(第三个基本范畴)。矛盾的运动既包括事物量变阶段的矛盾的运动,又包括事物质变阶段的矛盾的运动,后者即矛盾的转化。

  矛盾的转化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矛盾双方的融合转化最为重要。马克思说: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双方的融合转化,并不是那种半斤对八两式的简单合成,而是以一方中合理的、有生命力的成分和因素为主,以另一方中合理的、有生命力的成分和因素为辅的重组式转化,相互扬弃式转化。矛盾双方的这种融合转化,既包含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汲取、融会和接纳的过程,又包含矛盾双方时隐时现、时缓时烈的排斥、斗争、冲突和对抗的过程。最后,矛盾双方失去存在合理性、必要性的成分和因素归于湮灭,而双方(通常已区分为一主一辅)依然有生机活力的成分和因素相互结合,形成新的质、新的事物。如果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那么,矛盾的转化、特别是矛盾双方的融合转化(或重组式转化、或相互扬弃式转化),就是辩证法“核心的核心”。我们应当把它研究透彻,并善于在改革开放的当代加以灵活运用。黑格尔说:“普遍的东西都在提高它以前的全部内容,它不仅没有因为自己的辩证的前进而丧失什么,也没有丢下什么,而且还带上一切收获,使自己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列宁在他的《笔记》中指出:“这一段话对于什么是辩证法这个问题,做了某种。”在黑格尔那里,“普遍的东西”指的是神秘的“绝对精神”,但我们可以把它读作发展着的有生命力的客观事物,或读作发展着的真理性认识。)列宁还说:“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不是徒然的否定,而是作为联系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如果说,以前我们对于上面这些话领会得还不够,理解得还不深,那么,今天我们认真回味这些话,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大胆借鉴、学习、利用和采纳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各种文明成果,搞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建设性功能,将是十分有益的。

  (十)“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命题,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继续大发展新的勃勃生机活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在世界主要国家推翻、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之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崭新社会制度,是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他们并未料到他们身后的当今世界发生如何深刻变化的问题,包括时代主题也发生了转变的问题,并未设想和论述过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尚存、少数国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可以把建设摆在自己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可以进而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命题,并致力推动实现之。提出这两个崭新命题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足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需要(外部原因则是世界其他各国经济继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继续和平发展,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都是绝大的好事。提出这两个崭新命题,标志着我们党在理论上更有勇气、更有底蕴、更加自信、更加成熟了,标志着新世纪我们党对如何继承人类社会全部文明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包括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出来的各种文明成果,如何深化改革深人进行制度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如何同世界各国人民紧密携手、共同推动人类进步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丰富了。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继续大发展新的勃勃生机活力。

上一篇:探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