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及其在高(3)
2014-03-21 01:13
导读:(1)需要处理好基本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关系,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1)需要处理好基本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关系,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有一种倾向,主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门课,代替其他各门课的教学。这样做。形式上似乎很“突出”。然而,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青年学生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和国情的必要了解,是很难真正学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的。
(2)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门课自身的特点,构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教学体系。应该打破原来教材的框架结构,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主义>为教学纲要,把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编成教材.进入课堂。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上。充分发挥各门课的特长和优势,各有侧重,形成合力。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门课的教学内容改革看成一个整体,当作一个
系统工程,几门课通盘考虑,避免新的重复。
(3)要认真解读党的最新文献,如党的十六大报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议,结合<邓小平文选>以及<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原著.努力汲取其中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最大限度地提高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搞穿靴戴帽老一套。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坚持灌输与引导相结合。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带到课堂上。既要理论联系实际,又要紧紧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努力避免生硬的空洞说教,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教育,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当前,高校的局面较为稳定。过去经常干扰青年学生的西方思潮在高校已经降温,
校园里的爱国主义主旋律增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西方国家利用我们的扩大开放之机竭力西方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作风,力图用思想侵蚀我国青年一代,同社会主义争夺接班人的势头有增无减。并且,的负面作用也对青年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青年关系到国家未来。我们的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认清人类历史的走向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由我国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对青年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直接担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现阶段,由于各种经济结构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又必须是统一的,这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进程中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它既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坚定性与一贯性,又体现了它在实践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新的世纪。对青年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面旗帜举得愈鲜明,愈坚定,愈彻底,就愈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信念,愈体现出社会主义学校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