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理论有助于推进马列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列主义作为我党的思想,但在具体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如何用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际,如何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犯了不少错误,有时甚至使党受到致命的打击。因此,如何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正确而有效的结合起来,就成为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要推进马列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就客观方面而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时间较短。从十月革命胜利,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只有四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把马列主义主义理论中国化是有一定难度的;就主观方面而言,党内大多数人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还很低,他们对于中国的和状况还缺乏认真的研究,再加上他们不善于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不善于把马列主义理论从欧洲的形式变为东方的形式,变为中国的形式,并与中国劳动人民的实际生活和实际斗争密切结合,致使中国革命曾经遭受到惨重的失败和挫折。
可见,马列主义中国化这个任务的有效解决,只有依靠具有较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的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同志,而这类同志在党内还不是很多,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禁止宣扬马列主义,使得“中国的马列主义宣传者是受过很多折磨的,因宣传马列主义受打击、坐班房的人很多,被判处死刑的也不少”。从党的实际情况来看,党内有不少从实际工作中走出来的干部,他们有极其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然而他们没有机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刘少奇指出,这些干部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理论,养成学习的习惯。如果只专心从事实际工作,“不加强学习,不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那就有危险性,就会脱离政治,脱离基本理论,使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发展起来。因此,一切共产党员必须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政治,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而且要宣传马列主义。”
二、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一)党校是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
刘少奇非常重视党校的教育事业,他始终把办好党校作为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和培养提高干部的重要一环。1941年刘少奇兼任中共华中局组建的党校校长期间就明确提出:党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干部。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刘少奇在百忙之中多次授课,主要讲解了《人为什么犯错误》《共产党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论党内斗争》《人的阶级性》等。1948一1957年,刘少奇还直接领导了马列主义学院和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中央党校)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反复强调党校的重要任务是对干部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这一点可以从他对马列学院的学员讲话中得到证实。例如1948年他在河北平山县李家沟的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讲话时指出:我们“为什么要办马列学院,为什么要学马列主义呢?特别是一个共产党员,不学行不行?少学行不行?不行。" 1951年他在马列学院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过去的党校,最初只读书,不搞思想作风;后来只搞思想作风,不读书。现在要把两者结合起来。"1952年他又指出:“马列学院的任务,一是比较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二是锻炼思想意识,提高党性、组织性。……达不到这两条不能。”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
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学员阅读马列主义的著作,了解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独特规律,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要着重和分析活生生的现实,任何“离开实践的理论研究,轻视实践,而不将理论与实践联系,结果,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变成死板的教条,而不能成为实践的指导。这当然是错误的,应该反对的”。“我们学习马列主义,要学习它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要把马列主义变成教条”,我们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研究当前运动的实际情况,研究本国和世界的历史,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行动”。因此,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必须做到“密切联系革命实践,去学习它,运用它,掌握它,我们就能够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了解各阶级在目前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了解这些阶级在最近的将来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我们就能够有确定行动方针的能力,能够对革命运动的前途具有信心”。如何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一,要重视实践。“无论是参加革命不久的共产党员,或者是参加革命很久的共产党员,要变成为很好的政治上成熟的革命家,都必须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必须在广大群众的革命斗争中,在各种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去锻炼自己,实践的经验,加紧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其二,要重视理论。“我们共产党员,不但要在革命的实践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而且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其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实践,轻视理论的重要性,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另一种是过分强调理论,轻视实践的重要性,轻视实践对理论的基源性与优越性。”这两种错误倾向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把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正确解决与正确联系”,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同时并重的正确意见”。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要强调理论,又要重视实践,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三)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键
刘少奇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与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家欢迎的,是马列主义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事求是的方法;另一种是大家不满的、教条主义的方法。刘少奇强调,我们在对青年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要采取适合青年人特点的教育方法。具体表现为教育不能脱离实际,应在斗争和实践中教育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