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学习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的重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再丰富的教育内容也应有侧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是因为“仅仅读了几本书,有了一些理论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理论。读了书,增加了一点理论知识,这只是有了运用理论的可能,而处理实际问题不是单靠书本所能解决的。有些人只知道翻书本,中国的外国的他都知道,你说到什么问题,他可以马上把书翻出来。但碰到实际问题,马克思没有讲过,列宁也没有讲过,他自己就不知道怎样分析处理,这就是不懂得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只有遇到问题,能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处理,并且要处理得不错,“才叫做有了一些理论”,“才算学到了理论”。
三、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
(一)要为干部和职工的学习创造条件’
作为一位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刘少奇同志一向关心党的干部和职工的教育工作。在刘少奇看来,“党的干部,就是党的领导骨干,中国革命的领导骨干。”“党的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觉悟水平愈高,他们识别正确的意见和错误的意见、识别好的领导者和坏的领导者的能力也就愈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也就愈高。”尤其是“部队和地方的老干部是我们党的精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骨干。他们有很大的功劳,人民是要感谢他们的。”但是,他们也有不足,那就是“水平低,……应付新的工作有困难。……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刘少奇一方面要求工作人员对这些干部的具体情况进行,然后根据干部的具体情况分别让他们学习初小、高小、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课程,加快学习进度。“到1954年,全国有数十万干部参加了业余或离职文化学习,到1955年全国有干部业余文化学校3 546所,在校人数为1 308 900人;干部离职文化学校256所,在校学员84729人。”干部业余文化学校的建立和干部离职文化学校的建立为干部的文化学习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并且经过文化补习的干部,后来大多都担当起国家的重任。一方面重视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培养干部。强调理论学习以学习原著为主,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对于工人学习马列主义主义理论,刘少奇认为创造学习条件是前提,但关键是落实。这是因为“要工人阶级站在先进的地位去领导国家,在各种事业中起领导作用,必须首先把他们组织起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觉悟起来,然后才能实现其领导任务。”我们对职工进行广泛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懂理论、顾大局、识大体、有能力的人。
(二)要处理好与其他文化知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是一门非常抽象、非常深奥难懂的学问,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理论功底是很难学懂且很难领会其精神实质的。而党内党员的文化水平恰好参差不齐,因此,刘少奇认为,学员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后才能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效果的前提条件。
(三)学习方法应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
刘少奇不断告诫全党同志要不断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他看来,“不努力学习的人,是不能做好一个共产党员的”。如果“自己不进行独立的艰苦的工作,要想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可能的”。“听报告,听教员讲,只能得到一定的帮助,不能完全依赖听报告和教员。要学得一点东西,必须靠自己努力”。此外,刘少奇强调学员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应放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的高贵的无产阶级品质,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运动到自己的生活、言行、行动和工作中去,不断地改正、清洗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一些与此相反的东西,增强自己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意识和品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其一,要正确对待理论分歧与争论。对于理论上的分歧与争论,刘少奇主张只能通过平等的辩论与争论来解决,而不能依靠组织的压力;对此既要严肃又要十分慎重,对于认识上一时尚不能统一的问题,要允许人们保留自己的意见。其二,要始终强调理论学习与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刘少奇指出:“学了马列主义,就要把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命令主义、官僚主义这些东西克服掉。”“越是有理论有知识的人,越应该感到自己知道的少。要是学了点马列主义,不是更谦虚而是更骄傲了,这就是说明马列主义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学到。”
综观刘少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一是教育目标非常明确,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加强党员修养、干部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教育过程非常科学。在教育过程中,刘少奇既考虑到了教育内容的抽象性,又考虑到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既考虑到了教育原则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又考虑到了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处理和与其他科学文化之间的关系。总之,刘少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对推进当时党的理论建设和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做出了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些精彩论述,有不少观点是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本文只是作了一点归纳和提炼,以期对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