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本解读”与“时代解读”相结合——论马克(2)

2014-03-23 01:26
导读:二、“文本解读”与“时代解读”的关系 “时代解读”是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都要立足于时代和当代中国

  二、“文本解读”与“时代解读”的关系

  “时代解读”是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都要立足于时代和当代中国的实践。只有立足于时代和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时代解读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当今时代的解读,即对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和时代精神的解读;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形成时的时代解读。而理论界对时代解读的理解主要是第一层含义。实际上,时代解读的第二层含义也不可缺少。如果说,时代解读的第一层含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立足点的话,那么,时代解读的第二层含义,则是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真精神的重要环节,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

  解读文本的目的,就其直接意义上说,无非是还文本的本来面目。但任何文本的产生,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和既有的思想资源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形成于不同的时代,因而具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解读他们的文本,就必须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时代本质。列宁所处的时代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于列宁所处的时代;邓小平所处的时代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如果不去解读他们所处的时代,就不能真正把握他们思想的本来面目。就不可能真正地“回到马克思”或“走进马克思”。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读,也必须与时代解读相结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目的,无非是从中判断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和研究的对错得失,从而从中揭示出有益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思想资源。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资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流派,往往都依据本派的理论和方法去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因而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所以,对其进行时代解读就显得更加必要。否则的话,就不可能对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因而也就不可能揭示出有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真正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当然对时代的解读,最重要的还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和时代精神的解读。解读时代的目的,是为了实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但只有真正把握住了时代,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升华。实践高于理论。要想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就必须走进时代,走进生活,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实际去思考理论的发展。离开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去奢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但是,对时代的解读要以正确的理论和科学方法为,否则,就不可能把握时代的本质,就不可能把握其时代精神,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那么,正确的理论和科学方法从何而来呢?毫无疑问,它只能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是解读时代和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前提。离开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正确解读,离开对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把握,对时代的解读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也就无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文本解读是手段,时代解读才是目的,这就像“回到马克思”是为了“让马克思走入当代”一样。但为了让真正的马克思走入当代,首先就必须“回到马克思”。因此,二者是不可截然分开的。

上一篇:“与时俱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学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