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邓小平理论对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对列宁主义采取学习列宁主义中的根本立场、方法和原则,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态度,形成符合中国发展的思想。
一是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列宁分析俄国国情,深刻认识到,“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这表明,列宁已经提出各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的思想。邓小平把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在现实的实践基础上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继承和发展了关于的理论观点。1921年3月,俄共(布)举行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根据列宁的建议和报告,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方针,允许农民在交完粮食税之后把余粮拿到市场上自由买卖,以交换自己所需的商品,而不是像先前那样国家把农民的余粮强行拿走。这一具体措施中闪烁着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促进了这一理论的科学化。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系统地阐明了自己对于这一理论的观点。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述从根本上打破了把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传统观念,实现了社会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突破。
三是关于时代主题的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根据当时的世界局势,提出战争和革命是当时世界的特征和主题,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二战以前的世界证实了列宁的论断。但是,二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根据对国际形势的深入观察和冷静思考,以实事求是的创造性精神和高度的理论勇气,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邓小平通过对世界格局的梳理和时代主题的提炼,抓住世界格局新变化的本质,寻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契机和基点,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3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些思想,并用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一是关于思想路线。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邓小平真正地把握实事求是的真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带领我们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新的更为完整的概括,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解决了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又说:“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情况。”还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