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957年,他在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正因为毛泽东思想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他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由此而深得群众拥护和爱戴。他也这样要求全党,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他特别强调干部的公仆意识,反对当官做老爷,要求党的干部要做人民的勤务员,他严厉地反对腐败,亲自查办刘青山、张予善案件,在他的感召下,涌现出像王进喜、焦裕禄、雷锋这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表人物。
4.政治伦理原则是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时候会有冲突,毛泽东最强调的就是集体主义原则。在井冈山革命时期,他就为军队制订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改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集体主义原则既是一种个人牺牲精神,从而成为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集体主义原则又是共产主义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的党性要求,毛泽东指出“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我们要使许多自觉的个性集中起来,对一定的问题、一定的事情采取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有统一的意志,这是我们的党性所要求的。~。在主义建设时期,很多人可能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成为正当要求了,但毛泽东依然强调集体主义,他指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由于过分强调集体利益,以致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集体主义原则走向了极端化,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将正当的个人利益、个人爱好当作个人主义加以批判的现象,特别是“文革”时期更是走向了极端。
5.政治伦理制度规范是集中制,强调集中。政治伦理理念要靠制度来保证,毛泽东所依靠的政治伦理制度也就是他为我们党制订的组织路线、组织原则,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他对民主集中制的解释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下的民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战胜强大的敌人,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反对党内错误倾向、反分裂斗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过分强调集中,很多时候忽略了党员群众的正当的民主权利,也由于毛泽东的崇高威望,直接导致和助长了家长制作风、个人迷信现象的发生,还由于没有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加上制度不完善,最终酿成了“大革命”的灾难性后果。
(二)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表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政治伦理目标是强调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政治伦理目标上,如果说毛泽东是激进式的、理想式的,那么,邓小平则是渐进式的、讲求实际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注意到,虽然追求平等原则是对的,通过分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绝对平均主义,必然导致绝对贫穷、共同贫穷,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建国后二十多年建设实践得出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还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以,他采取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政策,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的政治伦理目标更符合客观实际。
2.政治伦理手段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虽然也想到要发展生产力,比如说,大跃进时期,他主持制订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是总的看来,他的思想还是倾向于抓阶级斗争,依靠抓革命来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而邓小平的政治伦理手段始终放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上。还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他就支持邓子恢搞承包制,提出“不管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他第二次复出以后,他又大力抓生产力,被“四人帮”扣上了“唯生产力论者”。当他第三次复出以后,他积极主张党的政治路线应该放在坚持以建设为中心上,使新的政治路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到确立。改革开放后,虽然有一些政治风波,但他一直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认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他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由于有了这一政治伦理手段的推行,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