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核心是强调群众首创精神。邓小平虽然继承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他重点放在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上。当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十位农民冒着坐牢和杀头的危险按下红手印,率先实行分田单干的时候,邓小平给予了积极的支持,经过一定范围的试点后,在全国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消除了吃大锅饭的弊端,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随后是建立特区,在城市给企业放权让利,增加企业自主权,使企业获得了生机与活力,解放了生产力,这是的群众观点的新的运用。邓小平还一贯反对官僚主义作风,主张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强化服务观念。他指出:“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
4.政治伦理原则是强调个人创造性的发挥。邓小平坚持集体主义大原则,在坚持国家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大前提下,重视正当的合理的个人利益,以便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前,他就反对把农民的自留地、自由山统统收归大集体的过激做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民不仅分得了自留地、自留山,承包了责任田,还可以进行多种经营,许多农民因为辛勤劳动或合法经营而先富裕起来了,邓小平对此是采取积极的鼓励的政策。邓小平举了一个例子,“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加”。他还认为,不重视物质利益、物质鼓励,对先进分子可以,对普通群众就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就不行。所以,他主张物质鼓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当然,邓小平同时也是极力反对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
5.政治伦理制度规范是强调发展。邓小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但反对家长制,一言堂,十分重视民主的作用。他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他指出:“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他还要求,为了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必须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权;坚持树立集体权威,反对个人崇拜。他指出:“重大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和决定“各级都要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当然,邓小平也是反对极端民主化的。在反腐倡廉问题上,他认为,既要依靠民主,又要依靠法制,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1.共同的政治伦理基础 毛泽东和邓小平具有共同的政治伦理基础,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产主义政治原则。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共产主义政治道德原则要求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首先,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其思想理论精髓都是实事求是。毛泽东还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写了饭对本本主义》一书,在延安时期,他写了傧践。、盾讼),他还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的校训,他的政治思想无不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光辉,这也是形成政治伦理的基础。邓小平通过批评“两个凡是”,拨乱反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后他的一系列的文章与讲话都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其次,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唯物主义者。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政治伦理目标、政治伦理手段、政治伦理核心、政治伦理原则、政治伦理制度等政治伦理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2.共同的政治伦理渊源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具有共同的政治伦理渊源。首先,他们小时候都受过中国传统的思想的熏陶。毛泽东8岁开始读私塾,受过六年的私塾。邓小平5岁入私塾,也受过多年私塾教育。儒家主张“民本”思想,在传统政治中,伦理治国的思想基本上占支配地位。要求为君者做至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施仁政”,传统儒家伦理或多或少影响到毛泽东邓小平后来的政治伦理思想。其次,他们年轻时候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影响。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后,到北大做过一阵助理员,受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影响,开始接受和学习马克思主义。1920年,毛泽东在湖南创办了马克思主义的刊物《相江评论》。邓小平十六岁就去法国勤工俭学,参加了由周恩来领导的共产主义小组旅欧支部的工作,并印刷和散发许多宣传革命的传单,后来到了前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列著作。这些经历,为他们后来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共同的政治伦理理想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具有共同的政治伦理理想。毛泽东从小就目睹了旧中国的诸多不平等现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种种罪恶,立志要发愤图强、救国救民。在离开家乡去湖南湘乡东山学堂求学的时候,就写下了励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何处不青山”。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时,他刻苦钻研、政治学、伦、及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并思索着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他也就全心身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当中了,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意志坚定、不屈不饶。新中国成立后,他就把他的政治理想付诸实现,描画美好的蓝图。邓小平小时候在家乡就知晓了封建军阀的混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年轻时走出国门就是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共同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使他和毛泽东走到了一起,共同进行着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革命胜利后,又一起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就使得他们的政治伦理理想具有了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