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制度正义:执政为民为目标的权力观
1.人民的政治制度正义是邓小平政治思想的核心?中国主义政治制度实行议行合一的权力运行方式,这一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区别于西方行政与政治的分离。这就为国家行政运行通过制定正义性制度,并实践运行奠定理论基础。在看来,政治制度正义就是以人民民主的实现为标准,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不仅包含着制度正义的规定,而且通过行政人员价值认同与实践得以贯彻和落实。“政府工作加强了,党的领导也加强了。政治领导关键在于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法定程序,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然后通过政权力量在全国贯彻实施。”由此看来,遵守政治正义社会制度,实现人民民主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在具体行政运行过程中,邓小平还认为作为国家行政人员不能搞特权,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才能是人民民主落到实处。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之上称王称霸的权力。”
2.“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政治行政伦理实践规范。行政信念是通过行政实践实现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其所具有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情感态度的综合。“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与政府行政人员所秉承的价值理念与道德操守。在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公仆”思想和毛泽东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髓,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科学论断。他指出“我们执了政,拿了权,更要谨慎。第一,我们要权,无产阶级要权,不能让权被资产阶级拿到手上;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要权,不能让权被机会主义者拿到手上。第二,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领导就是服务”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任何行政者都没有超越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行政首先是责任,权力的唯一价值取向是为人民谋利益,与为人民服务。
三、制度正义: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价值观
1.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文化的核念。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是邓小平行政伦理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其行政伦理的评价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价值评价观。邓小平指出:
“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作为行政人员“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一个人,如果爱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丁农兵服务,应该说这表示他初步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同时指出政府行政要以服务的心态为人民群众谋求利益,“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准则与行政文化制度建设统一起来。
2.构建廉洁奉公的行政文化制度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文化实践规范。在行政文化实践方面,邓小平提倡廉洁奉公,反对腐败,主张建立健全与监督制度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机构代表人民群众利益与意志,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坚决地反对腐败,通过多种措施进行监督与制约,真正做到对人民群众负责和为人民服务。对此,需要积极构建廉洁奉公、惩治腐败的行政文化制度。第一,要规范行政行为,大力反腐败,做到取信于民。反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第二,要继承行政文化优良传统,加强行政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发扬优良的行政作风。“提倡艰苦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对行政人员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第三,要加强行政文化建设,依靠法治推进行政廉政建设。“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同时还要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