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国60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疆的实践
2014-04-04 01:10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关于建国60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疆的实践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新疆“7·5事件”发
摘要:新疆“7·5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媒体批评中国的政策,认为少数民族的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没有保障。文章通过探讨中国化理论在新疆的实践,以及新疆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指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不断探索推动新疆发展与稳定的基本规律。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疆;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新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新疆的贫穷落后面貌。
1立足现实。“慎重稳进”地进行改革
新疆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数千年来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自汉代至清朝道光年间的两千余年,中国政府都把新疆称为“西域”,意即中国的西部疆域。清朝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斗争,统一了天山南北,将西域称作“西域新疆”。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括新疆在内的中国领土遭到殖民者的侵略和蹂躏,l9世纪中期,中亚浩罕国人侵者阿古柏侵占新疆部分地区达13年之久,1878年,清军驱逐了阿古柏侵略军,“故土新归”,1884年建立了新疆省。1933年11月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穆罕默德。伊敏为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虽然它很快覆灭,但是企图建立“东突厥斯坦国”的分裂思想留存下来,所蛊惑的“反汉排汉”、进行“圣战”的“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极端意识也没有被根除。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949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原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先后宣布起义,新疆得以和平解放。新疆解放初期,一方面,新疆土地关系、民族关系极其复杂,党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反动统治阶级遗留的条件完全是封建统治,农牧区封建所有制关系并没有遭到削弱或打击,农民缺少土地的现象非常严重;另一方面,隐匿下来的少数分裂分子暗中进行分裂宣传和组织活动,随时准备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发起武装反扑。如分裂分子阿不都拉大毛拉秘密建立了“大突厥主义伊斯兰党”,其中伊犁组的负责人热合曼诺夫利用部队中少数民族战士笃信伊斯兰教,四处宣传“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想,发展武装力量,密谋策划暴动。
在这种形势下,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省人民政府把马克思主义与新疆实际相结合,在坚决打击“泛突厥主义”分子的分裂破坏活动的同时,按照新疆的社会进程,对农区和牧区采取分别对待的政策,“慎重稳进”地进行民主改革。
在农区制定了分两步走的方针——减租反霸运动和土地改革,在农区民主改革的减租反霸运动中,“紧紧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牧民,联合业者、知识分子、爱国宗教人士及一切赞成反封建的人们,组成一条广泛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对于恶霸地主的土地坚决清算;对于宗教出租的土地,视当地群众觉悟程度而定:群众要求减则减之,愿少减者可少减,不愿减者可暂不减;对于两个民族形成租佃关系的地区,采取双方协商的方式进行,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适当地满足了农民的经济要求,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为土地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土地改革中,遵照中央的指示,“对地主阶级发起坚决而革命的进攻”,“但在实行进攻的具体步骤上,必须十分慎重,切戒急躁。必须准备充足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实行”,先后制定并通过了《关于在新疆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决议》《关于新疆省农业区实行土地改革的报告》《关于在新疆农业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决议》《关于执行土地改革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划分阶级成份的补充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对新疆农业区土地改革中的一些特殊情况作了切实可行、极便操作的具体政策规定,从而保证了整个民主改革任务的顺利进行。从1952年9月开始,在9个专区、57个县、3个市辖区、1515个乡,约400万的农村分4期进行了土地改革。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在牧区民主改革中,党和政府充分考虑牧区民族关系的特殊性,就是长期以来,反动阶级在各民族之间挑拨离间,民族隔阂仍然存在,以及封建关系的特殊性——畜牧业经济虽然是封建的,但是其经营方式是雇工放牧,又带有一定程度的性质。因此制定了特别的政策,“不要提反霸口号。更不要提清算,要坚决保畜牧业。I951年冬和I952年春,新疆应集中力量在农业地区进行土地改革,牧区暂时维持现状,半农半牧区一律不进行改革,不搞土改,甚至不办减租。牧区仍应力求安定,避免大的震动为好”。1952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在迪化市开,要求坚决保护牧主经济,对牧主经济不斗不分,不划阶级,实行牧主、牧工两利政策,逐步取消牧主封建特权.鼓励牧主的生产积极性,使牧主经济逐渐变成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同时加强宣传工作,揭露谣言,提高各族人民觉悟,竭力帮助牧区人民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困难。
实践证明,新疆农牧区民主改革的政策是行之有效的。民主改革的胜利废除了封建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持了解放初期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给新疆各民族后来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复杂民族问题的一个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