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明晰了学的研究范围
以前的传统伦主要研究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原则和规范,用人与人之间共同的人性基础来规范自身的伦理行为和评价他人的伦理行为,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构成了伦理学的全部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被排除在伦理之外,正如纳什所指出的那样:“传统的道德很少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那些认真思考了动物和自然客体的道德地位的哲学家,往往采取笛卡尔的方式,目的在于把它们排除在伦理学的范围之外。”造成这一事实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人的社会关系的视野并作为后者的现实基础。他们“不是完全忽视了的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这样就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伦理学的研究范围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跟传统伦理学一样,依然强调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但又突破了传统伦理学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拒之门外的旧框架,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背后实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纳入到自身的调整范围之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承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存着”为前提,首先考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相对于自然而言,人具有受动性、依赖性和非超越性;而相对于动植物而言,人又具有能动性、实践性和超越性。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仅仅停留于此,而更为深刻地指出,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背后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是被人的实践所中介了的“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他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因此,只有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圆满解决的。这就要求必须同时实现“两个和解”,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而人同本身的和解即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解,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解的前提,离开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妄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单方面的和解是不可能的。
四、探准了伦理学的价值取向
“伦理学不仅是道德哲学,而且也是价值哲学。”“伦理学属于哲学的价值论的核心,它作为人生和道德的价值哲学,其宗旨就是要不断的提升人性的尊严,维护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它是以理想的、应然的尺度对现实的批判和提升,也是对未来的建构和追求。这种道德分析和批判立场是拉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历史杠杆。”
然而,在价值取向上,传统伦理学却秉承“以物为本”——以单纯的增长为本——的基本理念,这与伦理学应有的价值取向是背道而驰的。传统伦理学将发展的问题归结为单纯的经济增长问题,经济增长成为了终极目的和评价一切的终极标准。这一理念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然而,为什么要实现经济增长这一价值观的问题却被其完全忽视了。正如美者威利斯·哈曼博士所说:“我们唯一最严重的危机主要是工业社会意义上的危机。我们在解决‘如何’一类的问题方面相当成功”,“但与此同时,我们对‘为什么’这种具有价值含义的问题,越来越变得湖涂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谁也不明白什么是值得做的。我们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却迷失了方向”。所谓“我们迷失了方向”应该是指人已经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本真状态”,远离了生活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世界网景是“见物不见人”。正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那样:“但实际上,今天人类恰恰无论在哪里都不再碰到自身,亦即他的本质。”所以马克思说:“物的世界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马克思、卢卡奇、涂尔干和韦伯分别以“异化”、“物化”、“失序”(anomie)、“工具理性的铁笼”等不同的概念来表述这一现象,彼得·伯杰存《牺牲的金字塔:伦理学与社会变革》一书中把它视为吞食千百万人的当代“莫洛克神”,德尼·古莱特将其直称为“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