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3)

2014-04-18 01:00
导读:凯因则认为,唯物主义原理是一个宽泛的理论。这个理论表明,在物质条件和各种意识形式——、、、宗教和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凯因则认为,唯物主义原理是一个宽泛的理论。这个理论表明,在物质条件和各种意识形式——、、、宗教和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起码是隐含着对美学、法律、宗教、伦和其他理论的需要,需要把这些理论制定出来,而且历史唯物主义是形成这些理论的关键。从这种视角出发,凯因断定:“马克思在一生中没有坚持单一的伦理学思想”“。他对马克思的思想分期进行了全新划分。

  第一期(1835—1844):此时马克思的理论是根据一种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本质概念建立起来的,并且马克思试图把这种本质概念和一种类似于康德“绝对命令”的普遍化概念统一起来。此时,马克思相信伦理学的作用,认为道德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有着现实的影响。

  第二期(1845—1856):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放弃了此前的道德观,并认为道德是意识形态的虚幻,必将在共产主义中消失。此后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马克思都坚持这种看法。

  第三期(1857—1883):在《政治学批判导言》和《资本论》中,马克思又开始论证道德,这里的道德不再是意识形态的虚幻,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也不会消失。但在社会里它是无力超越现存世界和推动革命的。尽管如此,道德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评价

  上述对马克思道德悖论的解决方式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卢克斯和米勒的解决方式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弱化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为代价的;科亨的主要理论兴趣并不是探讨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的关系,所以他的看法仅仅是一个苗头,并没有完全深入下去;而布伦克特和凯因虽然明确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的关系,但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解释很大程度上是对马克思原有思想的篡改,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上述解决马克思道德悖论的尝试从根本上说只是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马克思道德悖论的认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在其中看到的或者是一个被传统道德重新框定的马克思,或者是被作者的意图篡改了的马克思,却不是那个想要改变世界同时也改变哲学的马克思。

  分析再一次为我们确定了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线索,那就是,只有从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乃至马克思哲学自身的性质出发,才能确定马克思哲学为何种人道主义。

  当然,从历史观的角度理解伦理学并不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独创,能够认识到这种联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自文艺复兴以来,随着人们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强调,现代伦理学已经不再是那种包含人生哲学甚至宗教学说、不仅考察人的人生理想和自我修养还考虑人的生命意义和终极关切的传统意义上的广义伦理学,而转变为考虑人的行为和行为准则、考虑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狭义伦理学了。而对历史观的理解也发生着几乎同步的变化,历史学家维科在18世纪初期提出“历史是人创造的”,这一思想确立了人类历史是由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信念,旗帜鲜明地把人提升为历史的主体,历史不再是上帝或神灵的旨意。此后,对人的理解成为历史观的主题。在这个意义上,伦理学这门研究人类实践的古老学问是与历史观纠结在一起的,一个人对历史观的研究必定影响着他对道德哲学的研究。通过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研究史的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判断始终与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解释纠缠在一起。而且,随着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越来越内涵丰富,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悖论也越来越深刻地呈现。这是历史呈现给我们的一条线索:从历史唯物主义中寻找解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视角和方法,用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分析和评判马克思对道德哲学的贡献,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解马克思道德理论、解决马克思道德悖论的关键。

上一篇:试析毛泽东关于军民关系的伦理思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