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外组织政治行为理论评析(2)
2014-04-22 02:33
导读:2、树立良好形象。具体有:(1)成功者的打扮;(2)总是与组织内工作有成效的人打成一片。Greenbetg(1990)还补充了一点,即刻意显示自己成功和善良的一面。他们
2、树立良好形象。具体有:(1)成功者的打扮;(2)总是与组织内工作有成效的人打成一片。Greenbetg(1990)还补充了一点,即刻意显示自己成功和善良的一面。他们往往首先想组织将认同哪些行为,然后就去模仿这些行为。Ferris和King (1991)称他们为变色龙(Or-gani}ational Checneleons)。Rnbbins (1995)把与此相关的技巧称为“印象管理”(Improssion Managetnent)。
3、寻求支持。强调互利互惠(Reciprocity)。其实在此之间,Vredenburgh和Maurer (1984)指出,寻求他人支持的前提是,你们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
4、谴责和打压他人。当不好事件发生时,寻求替罪羊(Scapegoat)是一种常用的伎俩。Boeker (1992)调查发现,当公司业绩下降时,往往通过怪罪于下属,以使自己免于被降职乃至解雇。尽管有违社会道德,但在公司中这种方式仍被普遍采用。
5、与更有权势的人联盟。具体有:(1)寻求有权势的人;(2)寻求联盟。弱势群体通过联盟是获得权力的有效途径之一(Feldman, 1988)。Cobb (1991)也证实了这一点,指出组织中存在几个群体通过联合来达到共同目标(如赶走CEO等)。
此外,Robbins (1995)在上述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策略,即防御性策略(Defensive Tactic),包括不作为、避免责备、避免变革等。并认为,从短期来看,广泛使用该策略可以很好地增进个人利益,但从长远看,这种策略会产生许多病态行为,导致组织僵化,丛而降低组织的效率。
Buchanan等(1999)认为组织中,个体或团体常用的政治策略包括:(1)以谦逊的姿态来听取劝告或接受建议; (2)保持自身的灵活性,即从来不将自己局限于某一个职位或计划当中;(3)有选择的沟通,即有意识隐瞒信息或者精心选择信息披礴的时间;.(4)习惯作出躇踌满志、胸有成竹的样子;(5)总以管理者身份自居,与下属保持必要的距离;(6)即使有妥协也是暂时的,因为在其内心里以及在日后的行动中仍坚持己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五、组织政治行为的伦理评价
伦理道德通常被人们用作衡量一组织行为是否合理的一重要标准;社会一直要求组织应将伦理道德作为构建组织管理原则、管理体系的一基本依据(罗氓,2003)。组织权力重要负面影响之一就是它可能带来腐败。一个人手中可配置的权力越大,则该权力被其用于实施反道德之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Ferris&King, 1991)。许多公司及个人执意向公众表明自己是道德楷模。但违反道德的事屡有发生。
组织政治行为多少违反伦理道德。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方法去判定某种行为是否合乎伦理标准,但Velasquez等(1982)已就此作了有益探索。图2是他们提出了的一个模型。
六、其他
此外,还要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学者们不仅深人研究发生在组织内部的各种政治行为,而且还将研究的触角伸及组织之间的政治行为。这是因为,组织与组织之间在某种特定的经营环境下争夺稀缺资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政治行为,在许多方面与发生在组织内部的政治行为相似,比如经由合资、贸易协定、卡特尔等方式构筑联盟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等(Pfeffer and Salancik,1978; Burt, 1982)。
七、结束语
以上综述可以看出,组织政治行为理论是对传统的组织行为理论的一个有力补充,它的提出使我们得以更为全面深人地分析一个组织内部各主体(个体和团体)行为诱因或动机,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以规范个主体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应该说,组织内部的政治行为是不可能消除的,管理者能做的是:心态上要正确面对组织政治行为;了解它们产生的根源;采取措施正确引导这些行为,以使它们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