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兼评李登辉《台湾的主
2014-04-28 01:08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兼评李登辉《台湾的主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
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兼评李登辉《台湾的主张》
一、台湾出了问题
对国际社会而言, 1999 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巴尔干科索沃战事刚落下帷幕 , 台湾海峡上空就飘起战云。
5 月 17 日,李登辉发表《台湾的主张》,提出分裂中国的“七块论”; 7 月 9 日,李又借《德国之声》采访之际,抛出“特殊的两国论”; 7 月 14 日 , 台《联合报》报道:“相关部门已就李总统提出的‘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外文翻译进入最后定稿,原则上是‘ (special)statetostaterelatonship ’ , 但如提及‘ twostatesinonenation ’也将不译成‘一中两国’而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一时间,两岸关系骤然紧张。台湾当局无视大陆中央政府的再三警告,在台独的道路上愈陷愈深。 7 月 25 日,国民党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泰英公开表示:一旦大陆武力攻台,台将发导弹袭击香港和上海; 8 月 11 日,台“行政院”快速通过《海域及海岸巡防法》; 8 月 18 日,李登辉称建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更符合台湾的“长远利益”,并指示台“行政院”着手研究其间的军队转型、心理建设及经费等问题。同月,连战表示:“台湾必须保留加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权利。” 19 日,台“行政院”开会通过一项有关台需要建立一个导弹防御系统的报告,“行政院长”萧万长表示:行政院 9 月份将公布这项报告,并呈交“立法会”,“国防部”将可能从明年起为此筹资。法新社说,这是台“在李登辉以‘两国论’挑战中国(大陆)之际迈出的又一个关键步骤,那就是谋求美国的导弹盾牌。” 29 日,台国民党十五届全会正式将李登辉“特殊的两国论”载入政策文件,决定以“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定位两岸关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至此,李登辉“特殊的两国论”已从《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所表达的个人认识,转变成了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指导原则、台湾当局的施政基调和具体政策,这表明台湾已经实际上从行政、疆界及军事上正式向大陆及国际社会打出“台独”牌(“修宪”问题充其量也只有形式上的意义)。这使得中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对台政策被逼到死角。 8 月 1 日,大陆《解放军报》发表社论指出:“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并不遥远。李登辉玩火进一步表明,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值得严重关注,祖国统一的斗争尖锐、复杂。” 8 月 31 日,中央中央对台办负责人表示:李登辉和国民党的作法,是将台湾人民推向战争的深渊。
二、李登辉还有更大的政治目标
研究台湾历史,我们会发现台湾没有政治独立的历史,这是因为台湾没有实现独立国家的地缘政治条件:一方面,台湾为中国东进太平洋、日本南下中太平洋、美国遏制中国和日本乃至东盟的重要的海上战略基地。正因如此,在近现代亚太发生的历次重大事变中,比如 1895 年甲午战争、 1950 年朝鲜战争及 70 年代苏联全球扩张和中美合作 , 台湾都是牺牲品;另一方面,台湾由于地理空间狭小、缺乏战略纵深的地缘政治条件所限,在历史上根本没有能力抵御大国的强力进入。作为政客,李登辉不可能不知道台湾地缘政治的上述特点。因此,李登辉在向大陆打出“台独”牌之前,考虑最多的不是台湾如何独立的策略,而是台湾独立后如何进一步坐大(所谓“发展”)的政治战略。关于这一点,李于 8 月 10 日在台“行政院”的一次演讲中说得明确:“要了解国家策略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确立的定位、国家发展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中华民国在台湾要如何生存发展下去,我们必须坚定国家的定位、我们的生存及后续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要如何演变中国大陆,将中华民国所得到的成果带到大陆,这也是中国统一的最重要的目标。”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李登辉很清楚,只要大陆存在着一个统一和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台湾就没有独立的任何可能。李登辉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后,通过《台湾的主张》一书向日本、美国及其国际反华势力兜售他关于“如何演变中国大陆”和“改变中国大陆的政治态势”的谋略。他写道:“我曾向某位美国政要坦率地说:‘你们倡议要对中共采行交往政策,但‘交往’ (engagement) 一词颇为不当。美国并不需要涉足中国大陆,而是要将中国大陆拉到文明世界来。’因此,目前亚洲、甚至全世界的重要课题,是尽速改变中国大陆,使其霸权主义、专制政体及失衡的经济结构,转变成符合文明发展趋向的现代化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