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武汉分共后孙科的政治主张及活动(3)

2014-06-23 01:12
导读:蒋氏之倒,数年来受蒋压制的粤籍各派人物亦出力甚多。孙科在汉,许崇智在沪,成勾陈之势,暗谋 倒蒋。早先蒋介石为独揽军权而倒许,故许深恨蒋,

    蒋氏之倒,数年来受蒋压制的粤籍各派人物亦出力甚多。孙科在汉,许崇智在沪,成勾陈之势,暗谋 倒蒋。早先蒋介石为独揽军权而倒许,故许深恨蒋,而蒋于南京开府起胡而不起许,其原因亦多为此。许 祟智一面与孙科通消息,一面与李济深通信使(许资格甚老,李济深曾为所部师长),并谋汉粤两方联合, 而蒋之基础,遂以动摇。‘l8] 汉宁合作之事已提上日程,国民党统一似指日可待。然双方为在联合政府中占据有利地位,仍是丝 毫不敢松懈,孙科除以北伐、反帝之号召争取民众支持外,更用“是已非人”之政治人物惯用手段,指斥南 京政府官僚腐化、党权沦落,为汉方之党统合法性添增政治筹码。‘191 三、特别委员会 武汉政府于8月19日第25次中央扩大常务会议议决,国民政府赞国民党总部克日迁都南京,政治诸 间题留待9月15日到南京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议决,并以中央执行委员会名义通电全国,将国民党分 裂责任全归之于“蒋中正等在南京自立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陷本党于分裂”。浏 22日,宁汉双方在九江商谈迁都及军政事宜,决定孙科、谭延阎作为汉方代表先偕同李宗仁赴宁恰谈 合作事宜。因孙科彼时被认作是武汉政府内反共最坚决者,谭延阎在国民党内资历甚老,较有威望,此二 人为宁沪两方最易接受的人选。孙、谭由得而宁而沪,为汉宁沪合作,积极斡旋.
    在孙科、谭延阎随同李宗仁由九江乘决川舰赴宁后之8月25日,有孙传芳部偷渡龙潭图袭南京之变 发生。宁方至危机时,几不能堪,急电唐生智速派部来援。唐置电不覆。李宗仁托孙、谭电请,又不覆.
    唐并以东征名义速兵东下,自称克复皖局,逐省政府,而代以何键等。唐生智部节节东下,有袭宁模样,一 时颇引起桂军之疑虑,幸孙、谭左右其中,劝李暂为含忍,始得相安。。1]此次战役,在李宗仁、白崇禧、何应 钦率部合力奋击之下,于30日尽歼孙部主力,造成“龙潭之捷”,使南京转危为安,且对当时进行中的宁沪 汉三方合作谈判,亦具重大影响,迫各方速合,共同迎敌.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经此事件,孙科益觉唐之权利地盘观念,尤重于蒋,且近来唐渐形跋也,若羽翼一成,更难对付,因之 急望对宁调和。孙、谭与宁方何、李诸要人谈话,对津浦路反攻认为必要之举,决将上游军队调遣六万加 人皖北作战,对清党运动双方尤为一致,决仍继续进行。孙、谭认为武汉政府所发皓(19日)电,字句颇欠 斟酌,对何、李、白表示歉意,并转致沪宁诸人万勿怀疑,圈以妥协态度对宁方极力拉拢。30日,孙科、谭延 阁致电汪精卫,“弟意宜与(李何白)以好感,一切皆易解决”。“湘19锄而孙科对于冯玉祥游走两端,故作姿 态,颇娜夷之,是以对宁趋重于撇开洛冯之调停,而收自然的妥协态度.

   李宗仁以为欲在南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及组织政府,必须邀请宁方已离职赴沪的委员吴稚晖、胡汉 民、蔡元培、张静江、李石曾等回参加,方足以符宁汉合作之旨。孙、谭完全同意,声称此来目的即是请胡、 吴等五委员参加南京第四次全体会议,并与其他要人,如张继等交换关于党的意见。孙科并谓,党的问题, 当由党本身解决,对胡汉民、李石曾、蔡元培等,决不愿其乘时退休,胡等亦不宜对党放弃责任。训 孙科、谭延阎9月3日抵沪,次日约集此间各方面之重要人物,劝告从速举行会议,解决党内重要事 件。5日,孙科、谭延阎会胡汉民邀其回南京,并称愿对蒋消除意见,望其重出,反遭胡斥责:“四次全体会 议万不能开,汉方亦无主持会议可能,因其多卖党罪人应受党员公开裁判,安有资格列席!”彼此不欢而 散。同日,孙、谭在伍朝枢宅会晤蔡元培、李石曾,商谈执监大会事。后又与邹鲁、许崇智等益次谈话,主 张集合三方人员彻底研究大团结办法。网 宁汉沪三方的正式谈话会,于n日在上海伍朝枢寓所举行,除胡汉民、蒋介石未参加外,所有在国民党 资历较深、名望较著者,均聚首一堂。在第一次谈话会中,孙科按汉方本意,提出统一党务办法案,主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组织 “特别委员会”,行使中央职权。关于特委会的产生,则由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之。此前汪精卫即坚持 认为:‘诚使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能开,则不但个人负责问题,即机关改组问题,亦可于此解决。此方为正当 解决根本解决也。由此会议可以产生真能统一全国之政府,则一切分崩离析之现象,完全消灭。” 一若照此方案,则沪方诸人均非武汉方面所承认之中央执监委员,势将被摒弃于会外,无由参与权力分配.
    各方对汪精卫之意图自有清楚认识,西山会议派即批驳汪精卫“高唱所谓第四次中央全体执行委员 会,何尝真为党为法统之争,实则别有用心。”~言称国民党自宁汉沪三方中央党部分立而后,早已无法统可言,只能就事实以谋党之统一.
    宁沪两方多数均反对由第四次全体大会决议产生特委会,认为有承认武汉法统之嫌。因意见相左, 汪精卫、蔡元培、许崇智均曾一度激昂,几使会议中断。经孙科提议,最后折衷方案系将第四次全体会议 改为临时执监委员会议,由宁汉沪三方中央分别开会,推举要员,组成一特别委员会。这在党章上说得过, 而无承认汉方法统形迹。至所谓特别委员会,系由特别委员30人组织之,另有候补委员9人。其中委员 名义上由宁汉沪三个中央党部各推代表六人,计18人,再合军事巨头及党内元老凑足人数。圈后特委会 又加白崇禧、何应钦,增至32人.
    对于由临时执监委员会产生的特委会,汪精卫“表示消极”。囚仍”但因此方案既得大部分代表的同意, 且提出者孙科为武汉方面的代表,汪精卫无退路,只得表面上勉强同意.
    特委会的组织,表面上是清党后的国民党各派大团结,西山会议派以其在党内的历史与资望,在此新 的大团结形成之中,必然要取得重要位置,而汪原为西山会议派的死敌。且宁方实力派(桂系、何应钦)欲 主掌军事,汪则毫无凭恃,

上一篇:浅论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探讨策略 下一篇: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