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也说文革的起源—另一个“官方”版本的解读(5)

2014-07-26 01:06
导读:同样是对文革动机的首肯,同样为了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却无法抹杀各人的政治经济地位。“狠斗私字一闪念”,也削不平各个社会阶层所


同样是对文革动机的首肯,同样为了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却无法抹杀各人的政治经济地位。“狠斗私字一闪念”,也削不平各个社会阶层所持的特殊利益动机。文化大革命之所以是一场不成功的“大民主”实践,完全是因为它只具有一幅迷人的空壳。不同人物打的招牌背后,有着很不一致的实际要求。毛泽东深知,他要想最广泛的发动群众,仅仅靠近年所积累的“个人崇拜”作为资源是远远不够,他必须放权于民,允诺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既然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因其私有制的经济基础而大打折扣,那么“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大民主” 理应涉及面会更广,更为深入。毛正是这样阐述他的“大民主”思想:“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毛的理念在文革初期获得了广大民众强有力的呼应,很多造反群体沿着他的思路走得更加遥远,念念不忘他们的“公社理想”,哪怕被扣上“极左”“无政府主义”的帽子也在所不惜。所谓纯正的“毛泽东主义”,不是在庙堂之上,而在民间。至于身居高位的既得利益者,如林彪、“中央文革”大员等眼里的“大民主”,绝对只是个可资利用的工具,冲击“走资派”不妨借以用之,一旦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则毫不犹豫的将其拔除。理解了这一点,九大报告放弃了“大民主”,仅用夺权斗争来解读文革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天下没有尽善尽美的事物,毛却总在孜孜以求他心目中的“金光大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俗语有云:种牡丹者得花,种蒺藜者得刺。毛泽东一旦播下“大民主”的龙种,局势的发展也就由不得他来掌控了。或许,我们可以抱怨中国历来没有良好的民主法制传统,一放就乱,一收就死,57年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这里有个基本的难题,建立在个人崇拜基础上的专制权力和给予群众以民主权利的做法之间存在极大的矛盾。“没有选举的民主”,实在超出了现代政治学的一般想象。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审判某位官员,却无权决定他的去留;人们砸烂了几乎所有的陈规旧矩,却发现人与人正常的交往关系也被付之一炬。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毛泽东也许预感到他的理想会在现实面前碰壁,“是准备跌得粉碎的”,但以九大这样的反讽宣告他实践之破产确是极其残酷的事情。自那以后,他头脑里的民众意识也逐步的边缘化了。林彪、“四人帮”受宠的时候,也恰是中国专制气氛最为浓郁的一个时期;待文革后期,被推倒的老干部卷土重来之际,他们一门心思要否定“罪恶滔天”的十年动乱,对文革中的一切难免会狠之入骨。有趣的是,即便两者立场完全对立,他们对文革之起源的理解竟也分毫不差,“斗争的中心仍然是政权问题。”毛逝世后,彻底终结了文革,中国的面貌由此得以重塑。
注释:
《中共九大政治报告》(一九六九年四月一日报告,四月十四日通过)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一九六六年八月八日通过)
毛泽东:对陈正人同志蹲点报告的批示(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九日)
《人民日报》、《红旗》:1967年元旦社论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589页和590页。
摘自《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上一篇: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与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