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民主化:私域意识的转变(5)
2014-08-06 01:11
导读:基督教精神对儒家传统的爆破是巨大的,以至于金大中敢于宣称:在亚洲,韩国是战胜中国几千年的统治和、保持了自己民族特性的唯一国家……朝鲜人自
基督教精神对儒家传统的爆破是巨大的,以至于金大中敢于宣称:在亚洲,韩国是战胜中国几千年的统治和、保持了自己民族特性的唯一国家……朝鲜人自豪地保持了自己民族的完整。⒇基督教精神成了新的整合力量。
四、民主的可能性:私域意识的转变
私域意识指的是一种日常伦理态度,包括个人道德标准、个人价值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等。相对的公域意识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期待并认可的一种标准。这两个概念在本文中的内涵是有限的,笔者提出这样的两个概念是为了更好地论证人们观念的变化对于民主化的作用。首先,私域意识涵盖了文化伦理、家庭伦理和道德伦理,简单说来,它最大的载体是家庭,而不是社会或者国家。其次,私域意识表明的是一种道德体制中最安全的意识,即一旦采用这套态度对己对人,作为个人就绝对不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良心上的自责。再次,私域意识与公域意识是相剥离的,只要采纳足够合法的私域意识,个体完全可以只有淡泊的公域意识甚至没有公域意识。也就是说,私域意识的规范性要强得多,个体绝对不可以没有私域意识而存在。第四,由于私域意识的强规范性,它的稳定性极高,一般不易在短时期内发生变化。第五,私域意识影响甚至决定公域意识。 儒家私域意识本质上是崇尚权威的,它强调等级,强调形式(礼仪),这些与民主所赖以建立的平等、自由基础,是不相容的。韩国民主化的过程中,在一开始只是建立了一套形式上的民主体制,但是作为观念的民主却从此开始在各个方面冲击传统儒家私域意识。最先接受民主理念的是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学生们多次走上街头,向独裁和不公平挑战。4·19学生运动把大韩民国的第一位总统推下台,这件事情足以成为反权威主义的民主运动中的里程碑。一开始受学生阵营影响巨大,后来依然为平等和自由而锲而不舍奋斗的反对派政治精英,在经历了专制政府的多次打压之后,则成了民主的旗手。他们的崛起,同时也为民主政府培养了潜在的代言人。金大中曾数度入狱,并曾被判死刑,他最终能够作为反对党的候选人登上韩国总统的宝座,这确实象征着一种民主的胜利。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知识精英能够很快接受民主的理念,并且自动地放弃与此相悖的传统观念,这一过程并不困难。其中,高等教育起了关键作用,一方面它给予了受教育者理论上的民主洗礼,另一方面,它也给予机会让新生一代通过留学等方式直接接触西方社会,而这种接触所产生的震荡主要是在伦理观念上,在私域意识里。
但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或许没有时间和兴趣去接触民主理论,也没有机会接触西方社会。尽管如此,普通民众的私域意识也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中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城市化以及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在事实上改变了人们头脑中过度依赖权威的传统观念。而基督教徒在韩国的兴起在更大程度上对传统私域意识进行了强有力的瓦解。基督信仰极度突出个人,基督教徒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是有原罪的,既然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赎罪的信念在他们那里也就成了对地上权威和严格秩序的蔑视。例如,儒家传统观念中的“孝”的观念,在基督徒那里就很有可能被消释为一种“回报”(reward)。
私域意识的转变在军政权统治者那里的转变最为缓慢,它们是既有制度的最大获益者,不到万不得已,这种转变永远不会自动发生。美国作为它一开始的保护国,把民主的体制强加给了这个刚刚从殖民统治和战祸中走出的国家。但是,出于自身国家安全的需要,美国的某些行为却纵容了韩国的军人政府。在越战期间,作为对朴正熙派军参战的一种回报,美国没有反对使朴正熙得以三次连任总统的1968宪法修正案。全斗焕发动政变,实施高集权统治后,依然赢得了美国的支持,美国出于战略上的考虑,竟邀请全斗焕作为里根总统1981年上台后白宫的第一位外国宾客。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