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及评述(5)
2014-11-18 01:03
导读:邓小平主义市场究竟包含哪些基本,应该在的基础上作出严格界定。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是1980年4月提出的,如把它看作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
邓小平主义市场究竟包含哪些基本,应该在的基础上作出严格界定。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是1980年4月提出的,如把它看作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前提,既缺乏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又容易产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后市场经济将不需存在的误解,也不符合邓小平在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的所思所想,因此,将其纳入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前提或基本内容是不合适的;邓小平在1975年至1985年抓工作时形成的思想,如用科教兴国的名义归入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也十分牵强。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伟大意义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谈话内容,虽然直到1992年2月南方谈话后才陆续公开,但这一理论却从提出之日起就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对其实施指导的途径,学者们从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一是邓小平通过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谈话,使党中央对这一的认识不断提高,并通过党的决策来实施对改革的指导。对此,高路(1992)在详细考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法出台始末后,道:“在1979年以来的14年中,小平同志多次提出或重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这期间,中央先后确立了一系列新提法,标志着全党的认识在不断、前进”。”[17]苏星(1994)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中引用了邓小平1979年11月26日关于市场经济的谈话等内容后,接着写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就是以此为基础的”。[18](p.61-62)邢贲思(1994)则认为,邓小平这一谈话“对全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全国人民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p.450)龚育之(1992)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1984年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中表述的一个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概括……作出这个新概括,源于邓小平讲过的意见,也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20]吴敬琏(1999)则提出了邓小平1987年2月关于市场经济的谈话对十三大报告没有再提计划经济,以及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所起的决定性作用。[4](p.121)其二是邓小平通过具体的市场取向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如渐进的改革方式、创办经济特区、价格双轨制等来实施对改革的指导。对此,张卓元(1997)认为:“的经济改革,能够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没有出现大的曲折……同邓小平同志带头冲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积极倡导支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与市场经济论,有着紧密的联系”。[21]陈甬军(1998)提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进展是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实践证明,价格双轨这一中国经济改革渐进方式最主要的产生和实施,是中国改革目标制约和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小平同志关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思想的产物”。[22]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中国确立的伟大意义
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其意义是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学者们着重从文明、人性的完善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周为民(1997)提出:“市场经济的自主性质不仅是经济活动与效率的保证,而且是整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石”;“正是市场经济,正是在自主基础上以契约为媒介的自愿的市场交换,构成这些崇高社会理想和现代文明基本精神的真正具体、现实的基础。一个缺乏市场经济制度的传统社会,必定是一个缺乏个人自由与平等关系的社会,以至于自由平等观念本身无论在‘抽象’的还是在‘具体’的意义上都是被排斥的”。[23]赵甲明(1999)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中国公民带进了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并参与世界性文化的形成,即使中国公民从地域性存在走向世界性存在,开始在全世界范围获得全面发挥其才能的手段,在广阔的时空发展其本质和能力,从而有了达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可能。”[24]边立新(2000)认为:“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与此相联系,市场经济对于人性的不断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样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