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堪斯基关于政治对政策成败影响的研究及其启(3)
2015-01-20 01:42
导读:(7) 自身利益。政策制定者也追求自身的利益。期待政策制定者会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可能是个错误,判断政策制定者的个人情况(党派、意识形态和职业利益
(7) 自身利益。政策制定者也追求自身的利益。期待政策制定者会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可能是个错误,判断政策制定者的个人情况(党派、意识形态和职业利益),并预测他们将采用何种方式来增加这些利益是比较明智的,这有助于识别政策的真实意图。
2. 影响政策的政治手段
(1) “烟雾、镜子”和其他政策制定的骗局。沙堪斯基指出:“政策制定者不屑于用语义上和程序上的手段去摆架式,或是去完成表面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他们就像魔法师一样,用烟雾和镜子制造做一件事而实则在做另一种事的假象。”[1]518许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都渴望削减政府预算,可以说,低税率、行政低成本与高效率具有普遍的吸引力,但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公民对保持或改善服务质量的要求与政党的许诺给政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压力。于是,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行动让公民相信政府确实在努力满足公众的要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如何采取行动呢?政府要摆出架式。政府会采取许多手段在维持政府支出的现状的同时去塑造低预算的形象。这些手段是:信用基金、借款、贷款担保、税收支出和对准政府组织的特许权授予。这些手段成为政府行动的道具,它们掩盖了政府的真实动机,迷惑了公众,使人们相信政府行为的真实性。
(2) 模棱两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各种观点的分歧是大量存在的,分歧会导致政治冲突。而政客们为避免冲突,常常在表达自己的政策观点及在制定政策方案文本时选择语意模糊的词语,形成模棱两可的表达,从而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埋下伏笔。沙堪斯基指出:“模棱两可是政治冲突的润滑剂。它使对手们在迷雾中没有冲突地表达各自的观点。迷雾的美丽在于每个参与者在模棱两可的决议中都可以找到一些说法来证明个人的要求是正当的。迷雾所引起的问题是无人清楚决议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政客们把这种模棱两可的方法用做操纵结果的工具,根据自身的利益,选择不明确的术语来表达决议。”[1]519对手们为了利用决议,只得允许他们在某个阶段去采用模棱两可的方法。虽然模棱两可的方法可能仅仅延缓了冲突,但在某种程度上却使所有参与制定政策的人满意的政策无法执行。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魏淑艳 尚蕾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德育工作
美国如何贯彻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