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1)(4)
2015-02-13 01:00
导读:再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派生性社会发展不仅存在于前资本主义时代,而且更广泛地存在于近代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 批判>导言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派生性社会发展不仅存在于前资本主义时代,而且更广泛地存在于近代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发表的关于“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生产关系”的论述,实际主要就是为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派生性发展而作出的理论提示。这一点,我们在《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有关论述中,即可得到充分的印证。(注:这一事实也表明,杨耕先生关于派生性社会发展只存在于前世界历史时期、世界历史形成后它即为“社会发展中的超越形态”所取代的观点(《社会发展中的内源发展、派生形态和超越现象》,《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至少也是对于马克思的一种严重误读。事实上,一切发展性社会的派生性发展,同时又都是超越性发展。而一切非发展社会的派生性发展,则又都不是超越性发展。世界历史形成前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派生性发展,都是程度不同地普遍存在的。因此,对于所有这些派生性发展的最周延、最科学的命名,只能是将其统一地命名为“派生性发展”,而不是将其命名为“超越式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派生性社会发展方面,曾经发表过大量的论述。而他们所说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派生性社会发展,除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居于次要地位派生性社会发展外,实际主要指的就是落后国家(包括东欧国家)在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所实现的派生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向落后国家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正是这些落后国家接受和发展“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这种派生性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世界范围内的派生性的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因而也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基础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尤其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英国发明了蒸汽机,英国修筑了铁路,而这两件东西,我们认为,却抵得上一大堆思想。就是这样!英国发明这些东西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全世界呢?法国人自吹他们到处传播文明,尤其是在阿尔及尔。那么,在美洲、亚洲、非洲和澳洲传播文明的不是英国,又是谁呢?……至于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卢梭、狄德泰和达兰贝尔等阐明的那些思想,不是首先产生在英国又是产生在哪儿呢!”[15](p424-425)诚然,这种派生性资本主义革命在很大的程度上同时又是一种十分痛苦的历史过程,但这只是因为,在这一历史阶段,“人类的进步”仍“像可怕的异教神像那样,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p75)。在这一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认识,也曾一度有所改变。但他们仍然始终如一地认为,如果落后国家没有机会走上派生性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的话,那么,继续沿着比较痛苦的派生性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道路向前发展,也仍然是一种积极的历史进步。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最后,在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了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通过派生的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构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既然俄国等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本身就是派生的,那么,在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衰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也已在西方形成、进而西方也已完成了原生性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原生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国际条件下,俄国等落后国家也完全有可能(甚至是必然)通过汲取现代文明的一切成果,而直接走上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派生性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并由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派生性社会发展的历史普遍性的全部有关论述表明,在他们看来,派生性社会发展无疑是贯穿于人类各大历史阶段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发展方式,因而唯物史观的派生性社会发展观也就并不是一些无关宏旨的次要的理论观点,而正是其整个唯物史观的一个具有广泛的历史普适性的基本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