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1)(5)

2015-02-13 01:00
导读:二 关于派生性社会发展的跳跃性、非跳跃性与历史必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由于人类各社会所面对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的

      二 关于派生性社会发展的跳跃性、非跳跃性与历史必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由于人类各社会所面对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各不相同,所以一部分人类社会按其所拥有的内在潜力来说,是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从较低级的发展阶段上升到较高级的发展阶段的发展性的社会,而另一部分人类社会按其根深蒂固的内力匮乏状况来说,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这种历史发展的非发展性的社会。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格局中,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又都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向派生性的社会发展——尽管这两种社会的派生性社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各不相同的。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认为,对于发展性社会来说,在原生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任何新文明都只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过程的最终成果,所以跨越某个或某些文明发展阶段的原生性的社会发展,事实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而在派生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于发展性社会来说,任何派生性的社会发展实质上总是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的发展性社会通过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自己原本需要经过某个或某些或长或短的文明发展阶段方能创造的文明成果而得以实现的跨越性的历史发展,所以跨越性发展又正是一切发展性社会的派生性社会发展所固有的本质特征。譬如,在欧洲,英国的封建主义就不是基于自身的原生性的社会发展而“自然形成”的,而是经过诺曼征服而从法兰西“导入英国”的。(p489)英国在这一派生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广泛地接受了外来的封建主义,因而也就基本上省略和跨越了自己原本所要经历的原生性的封建主义形成期,实现了本国封建主义的加速发展。英国社会的派生性发展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世界历史中的其他各种发展性社会的派生性发展也都是这样。沿着这一思路,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又提出了在外力作用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构想。这表明,这种理论构想的提出,并不包含任何一般历史理论层次上的重大突破,而只是他们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上,对于唯物史观的派生性社会发展观所做的一种尝试性的具体运用。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发展性社会的派生性社会发展的跳跃性,不仅是这种派生性社会发展的固有特征,而且同时也是这种派生性社会发展的主要优点之所在。马克思在论证俄国实行派生性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上的可能性”时,即曾就此雄辩地指出:“如果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崇拜者要否认这种进化的理论上的可能性,那我要问他们:俄国为了采用机器、轮船、铁路等等,难道一定要像西方那样,先经过一段很长的机器生产发展的孕育期吗?同时也请他们给我说明:他们怎么能够把西方需要几个世纪的发展才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交换机构(银行、信用机构等等)一下子就在自己这里建立起来呢?”(p431)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认为,由于发展性社会的派生性社会发展内在地拥有历史的跨跃性,所以这种社会的派生性发展也是一种历史的捷径;经由这种历史的捷径,不仅落后社会将会获得“异常迅速”的发展(p80),而且由于人类所必须经历的“卡夫丁峡谷”的相对减少,所以人类的痛苦历程也将随之缩短。
  基于这种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认为,原生性社会发展和派生性社会发展,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两个基本环节,都有其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一方面,一切原生性社会发展的世界价值或普遍价值,只有通过派生性的社会发展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派生性的社会发展,没有各富有生命力的民族为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的普遍传播,那也不可能通过普遍的加速发展和普遍地缩短人类痛苦的历程,而形成任何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普遍发展。因此,文明的创造,必须进一步地转向文明的传播;原生性的社会发展,必须进一步地转化为派生性的社会发展。“主张每个民族自身都经历这种发展(按:指原生性的社会革命),正像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经历法国的政治发展或德国的哲学发展一样,是荒谬的观点。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他们的全部价值仅仅在于:每个民族都为其他民族完成了人类从中经历了自己发展的一个主要的使命(主要的方面)。因此,在英国的工业、法国的政治和德国的哲学制定出来之后,它们就是为全世界制定的了,而它们的世界历史意义,也像这些民族的世界历史意义一样,便以此而告结束。”[9](p257)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下的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自始就是“主张每个民族自身都经历”全部原生性社会发展阶段的单纯原生论的有力批判者。
上一篇:资本主义起源的动力与道德约束机制(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