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邓小平改革本质思想再思考(1)

2015-03-15 01:10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邓小平改革本质思想再思考(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邓小平关于改革本质的思想,从理论层面看,主要体现在
[摘要] 邓小平关于改革本质的思想,从理论层面看,主要体现在他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两大论断相统一的辩证思维上;从操作层面看,主要体现在关于改革是基本制度调整、运行机制转轨和体制转型三位一体,量变和质变结合的观点上;从深层依据上看,主要体现在他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辩证统一的深刻理解中。   [关键词]改革本质;自我完善;第二次革命;两个必然
  
  近30年的改革史说明,“为什么要改革”和“如何改革”的讨论将会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拓展和深化,特别是改革碰到较多问题和较大困难的今天。因此,进一步加深对邓小平的改革理论特别是其改革本质思想的理解,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统一:邓小平关于基本制度、体制、机制问题的新思维
  
  二次大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世界的主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痛定思痛,一方面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一方面汲取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的优长之处,进行持续不断的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迅速抓住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相比起来,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40年代的迅速崛起和50—60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却逐渐把在经济发展粗放型阶段,在对抗资本主义包围威胁情况下形成的一套观念和体制固定化,并把它与资本主义的现代发展完全对立起来,从而逐步走向僵化,痛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文革”期间的邓小平,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挫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我国建国以来历史的反复思考比较,最终得出这样的认识: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必须下大力气真正弄懂和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这就使他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上,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又是什么、应如何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邓小平对改革本质问题的把握,突出地体现在他对改革的两个基本定位上,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两个基本定位,都是体现改革本质的,问题是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这既是自1950年南斯拉夫改革开始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进程中一直未解决的难题,也是苏东改革最终背离初衷走向剧变的关键之点。
  正是在这一关键点上,邓小平显示了作为伟大改革家的魄力和睿智。
  第一,邓小平对社会分工急剧扩大带来的社会复杂化,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对此在社会和管理机制上的相应变化有深刻的认识并从中得到很大启发。他不再把社会主义制度看成混沌的整体,而看成有着内在结构和层次的有机体,看成由基本制度和操作体制(具体制度)构成的两个基本层次(还有具体的管理办法等更低的层次),并由运行机制加以连接的系统结构,而其中邓小平特别重视的是在中间起连接作用的运行机制。如果说,社会的基本制度是指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占支配地位的国家权力控制形式、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作用形式,而社会的具体制度即操作体制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控制体系在操作层面上的制度和规范,那么,所谓运行机制就是连接基本制度和操作体制的原理或法则。其主要的功用就是根据基本制度的要求不断修正、整合操作体制的内容和优点,使之尽可能多地体现基本制度的优越性。运行机制是原理或法则而不是实体,但它通过规定体制的结构和目标来体现基本制度的本质和优越性,因而它实际上是决定着整个制度体系运行状况的关键因素。所以,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关键之点即在于改变或转换运行机制。邓小平改革最具历史穿透力而令人叹服之处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制度体系中分解出操作体制这一层次,固然是重要的方面,而深入到社会制度的内部把握其运行机制,则是更难能可贵更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方面。他从发达资本主义和苏联模式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运动中深刻感受到的,不单是一个个具体的局部或体制(如产权体制、分配体制、金融体制等),更重要的是其运行法则或机制,认为这才是要害之处。他早在1979年就说过一段令中外政治家和理论家们惊异不已的话:“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认为,邓小平这里所说的“市场经济”,指的主要不是作为经济制度构件的以市场为形式的具体的体制,而是整套市场运作体系,其灵魂则是市场运作的机理或法则,即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机制。所以,我们的改革虽然叫“体制改革”,但关键却在机制的选择和定位。“体制改革”的提法只是反映了表层的工作目标,其深层则是机制的转换,只有选择并确定了科学的运行机制,成套的体制设置才有所遵循。因此,也只有机制转换才最集中地反映改革的深刻本质。我国20余年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根本的一条就是选择了科学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即人们常说的市场取向或市场机制。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也应归功于选择了“法治国家”的目标,逐步走向法治机制。
上一篇:从我国县乡机构设置现状看制度安排对地方政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