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浪漫主义特征(5)

2015-04-27 01:44
导读:与此相联系,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设计克服“是”的社会以后的“应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时,尽管是“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

  与此相联系,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设计克服“是”的社会以后的“应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时,尽管是“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8页)但他们的设想终究不可避免地带着浓厚的道德构想色彩,充满着近代人文主义所普遍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他们希望给人民提供一个社会的终极目标——人间天堂。
  圣西门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人类合乎理性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理想。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现在看到的比比皆是的消极和丑恶现象被洗涤殆尽,人们迎来的是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吃得最好、穿得最美,住的是最舒适的房子,可以随意旅行,享受世上最美妙的东西。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都是劳动者,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不管是男人还是妇女都享有最大的自由和最大的权利。国家再不具有统治的意义而成为社会生活的管理者。傅立叶在设想“和谐制度”时,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得尤为突出。傅立叶认为,“和谐制度”的社会由一系列“法郎吉”组成。法郎吉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生活单位,具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功能。全体成员居住在一个“法伦斯泰尔”的宏伟建筑群中。此建筑群整齐美观、布局合理。在“和谐制度”中,每个人都必须参加劳动,但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和交换工种,把自己的“聪明灵巧贡献给自己比较喜爱的诱人的活动”。(《傅立叶选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76页)人人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愿望愉快地生活。……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待资本主义这个具有一定历史现实性的社会,只进行人文主义的道德批判说到底是无力的,它既不能真正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根源和运行机制,也不可能切实地找到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道路。“马克思的批判则主要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科学批判。科学批判不是说不应当得出价值结论,而是说它用来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和评价尺度的必须是历史的事实和客观的逻辑,而不是抽象的伦理观念。……在马克思看来,价值目标的提出和实现是建立在现实发展的客观的基础上的,如果不从现实出发,不和发现现实运动的规律,不根据这些规律并改变它们起作用的条件,价值目标或者就提不出来,或者提出了也不能实现。”(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与此相联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设想一种理想的社会以宣布历史的终结最后总是陷入虚幻的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超越,它只是人作为真正人的起始点。所以社会主义的真正韵味应当在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现实运动中。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凝固的社会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不但对资本主义实施否定,而且时时都处在自我否定中——通过不断的自我否定,社会主义不断地获得它崭新的意义。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某个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的未来进行描述只能具有相对的真理性,并且这种描述越是具体,空想的成分就越多。不从现实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出发,沉湎于浪漫主义的社会构想,在理论上是不严肃的,在实践上是极为有害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探索社会理想时也提出过一系列设想。例如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社会中,“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2页)也提出过消灭货币,劳动者以“纸的凭证”领取消费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9页)提出消灭分工,一个人自由地变换自己职业的设想等等。但是,这些只是他们对社会理想应时性的非实质性的论断。他们始终认为,没有必要,同时也不可能提出任何关于未来社会的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恩格斯甚至说:“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当我们把生产资料转交整个社会手里时,我们就心满意足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28—629页)如果谁将这些一时的论断作为教条,那就有可能重新陷入空想社会主义。如果说,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空想社会主义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令人敬仰的价值,那么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的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落后于的反动的思潮。
上一篇:制度安排、制度变迁与政府管制限度——以水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