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2)
2015-08-23 01:06
导读:主义与共产主义看着是同一个东西。他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 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 物
主义与共产主义看着是同一个东西。他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
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
物。”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没有批判现实的生活关系”的错误时指出:
“正是在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看到改造工业和社会结构的必要条件的地方,
他却重新陷入了唯心主义。”[1]这是因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从人出发和对现
实的革命的批判的态度,必然地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导致共产主义。在这里
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共产主义,或者共产主义被看着唯物主义的内在规定。这种
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整体性上最显著的特点。
这是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旧哲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它不是从现实的
人出发,而是从所谓的理想、范畴或抽象的直观等等出发;新哲学则不同,新
哲学把实践即人的感性活动作为自己认识的出发点。人的感性活动也就是人的
现实的物质生存活动。新哲学不仅批判地考察人的物质生存活动,尤其是人的
物质生存活动的条件,而且认为强调对世界的改造即革命的实践活动是新哲学
的特点。这种革命实践活动是实际的历史运动过程,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运动过
程。从两者的关系看,在这种统一中哲学是马克思科学论证共产主义的方法论
基础,共产主义是他实现哲学变革的内趋力,同时又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内在属
性。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科学共产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方面的“总的
理论观点”的阐述。[2])使马克思关注现实,看到了旧哲学的问题,从而
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对现实的关注(即对具有历史规定性的
大学排名
感性具体的关注),必然导向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同时,共产主义对人的关
注使哲学成为主体性的哲学,成为人在历史进程中随着其历史基础的变化,走
向更符合人性的社会阶段的学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共产主义学说始终是溶
为一体的。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和哲学是同一的东西,人的
本质的预设、异化和复归,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运动过程。在《费尔巴哈提纲》
中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这里的人类社会或社会化
的人类即共产主义社会,实践即人的现实活动被认为是新唯物主义的中心范
畴,不过实践决不象某些哲学家所抽象理解的那样,是一个无历史内容的范
畴。实践范畴首先是一个针对费尔巴哈的概念,实践被定义为感性的、能动
的、革命的活动,一个与共产主义直接相关的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区别就在
于一个从现实出发,一个从应该(理想)出发,因此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现实的
批判是伦理的批判,其空想表现为从非人的现实到人的理想状态的现实道路的
缺失,在哲学上不自觉地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马克思则不同,在他看来,共
产主义是根源于现实的运动,而现实就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在人的这个阶
段,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又为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所规定,人的本质成为人的物质
生活条件的产物,因为人不能驾驭这些条件,便为这些条件所规定。但规定即
否定,因为人的本质决不是一种抽象存在,而是历史地变化的。随着人的新阶
段的到来,随着人对自身生活条件的控制,人的本质将为人所占有而不是与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相异化,这就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所以共产主义
决不是外在于感性现实的理想,而是根源于现实的运动,是人的现实的实践活
动。实践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共产主义学说则是对现实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