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4)
2015-08-23 01:06
导读:另一种社会存在状态的过渡,这种过渡的基础则是直接劳动在物质资料的生产 过程中的作用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带来物质资料的生产、生
另一种社会存在状态的过渡,这种过渡的基础则是直接劳动在物质资料的生产
过程中的作用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带来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
力的社会历史作用的变化。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肯定了生产力在历史上的
原动因作用,而且认为这种作用是随生产、生产力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在人
的实践活动中的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里有必要指出,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历史作用的变化,是建立在对生产
的自然必然性和经济必然性区分的基础上的。在马克思看来,一方面生产是人
的自然必然性,这是人的生存的自然需要所决定的永恒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在
生产的一定历史阶段,它又表现为对人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支配作用,这
就是所谓的经济必然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因此生产
的社会历史作用必须从两方面去认识,前者表现为人的生存的必要基础,后者
是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基础。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产力
的决定作用或经济必然性决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不是社会存在的一般性历史
存在属性,而是生产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所具有的社会历史属性[4]。传统解
释的错误正在于没有区分生产的社会历史作用的这两个方面。因此传统解释就
不能全面理解经济必然性的社会历史作用,也就不可能从整体性上来把握马克
思主义。在这种解释那里,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之间失去了
有机的联系。他们没有看到,肯定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一般性社会存在属性,
是与直接劳动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作用和地位的变化相矛盾的;而如果没
有这种变化,共产主义的实现就失去了现实的基础。这是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
看来,虽然经济必然性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人类从人类的动物
状态向真正的人类状态过渡的条件,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自然历史过程,但经济
必然性又把自我否定,自我扬弃包涵于自身之中,把对自然历史过程的超越看
着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生产的社会历史作用的肯定是基于对
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感性具体的历史规定性而言的,而不是抽象的肯定,共产主
义就是对生产的这种社会历史作用的扬弃。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并不仅仅是用
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在马克思看来其历史内涵是对经济必然性的扬弃。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社会发展总的说来有三个阶段:史前人类阶段、历史
人类阶段、社会化人类阶段;因此也有三个基础,史前人类以血缘为基础,历
史人类以生产为基础,社会化人类以自由为基础。第一阶段是人的自然形成的
阶段;第二阶段是人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阶段,在第二阶段由于人被自身活
动的产物所控制,在这个意义上,人也仍处在自然形成的阶段(也正是在这个
意义上,马克思把这个阶段称为人类的史前时期);第三阶段是人与人、人与
自然相协调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对前二个阶段的超越,是人真正达到自由的阶
段。
这时的自由决不能理解为绝对的自由,而是指人能有意识地调节人与人、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不让它作为与人相异已的力量和人相对立。因此抽象
存在的只能是生产一般,不过那决不是历史的基础。从这里可以看出,处在不
同历史阶段的现实的人的历史特征决不是同一的。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表现在对现实的人的历史规定性及其变化的全面阐述上,也即实践唯物主义即
共产主义的全部内涵。
既然人的本质规定深藏在生产中,而现实的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因此
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深入剖析就是阐述历史发展趋势的关键,剩余价值理论使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