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将邓小平的公平思想里于“ 小康”理论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与评析, 对于解决当今社会公平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的小康理论与其公平思想交错融合, 小康理论的基本要义与经济公平相互促进, 政治公平贯穿于小康理论的政治诉求之中, 小康理论的终极目标即是实现社会公平。
关键词: 邓小平 小康社会 公平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 “ 公平”一词鲜有被直接提及。然而, 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最基本的价值诉求, 对邓小平这样一位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的政治领袖和拥有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 他的思想中不可能不渗透着“ 公平”的思想痕迹。同时, 必须看到, 人们对公平的追求离不开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和历史条件, 公平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统一。邓小平深谙此理, 他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设计“ 小康”道路的同时, 也逐步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公平思想体系。因此, 研究邓小平的公平思想, 应该置于其“ 小康”的视野之下。
1、邓小平小康与公平思想的内涵
小康一词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最早见于史册是在《诗经· 大雅· 民劳》篇中, “ 民亦劳止, 吃可小康” , 意思是人民劳累困苦, 希望过安逸的生活。到近代, 康有为的“ 小康一大同”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改革开放前, 在中国劳动大众的眼里, 小康仅仅是“ 十亩耕地一头牛, 老婆娃子热炕头”这样一种温饱的经济生活状态。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 结合现实国情, 创造性地将“ 小康”这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具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概念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邓小平理解的“ 小康” 已经超越了过去中国民众心中的经济常态意义, 而成为一个涵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公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 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广义角度讲,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情合理公正平等地待人处事的品质和原则。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公平是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在经济上说, 公平是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对市场经济中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评价, 反映了在社会再生产环节之外再分配的过程中, 消除贫富差距, 实现人的分配公平在政治上说, 公平是指政治主体享有平等的各种政治权利, 如平等的人权、选举与被选举权利、参政议政权等在社会这个层面, 公平是指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公平地享用社会发展的各种资源与发展成果, 实现机会均等与结果均等。
邓小平小康社会的阐述与描述为我们呈现出了一种相对理想的社会状态, 在小康社会之中, 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最基本的保障与基础, 而最内核的还是公平问题。二者之间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结合点, 从小康社会的大视野下审视邓小平的公平思想, 一方面能够更加清晰地理清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的脉络, 另一方面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公平的内涵与外延, 突出了公平在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
2、邓小平小康理论的基本要义与经济公平
邓小平小康理论的最基本要义即是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实现邓小平同志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他认为,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公平的重要前提, 通过发展生产力来逐步实现经济公平, 明确了经济发展与公平的互促关系。在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中,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 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的标志之一。但传统社会主义所强调的公平更多地是趋向于平均主义, 在发展生产的效率机制与实现社会公平的平等机制之间, 更多地倾向于后者, 并没有摆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优先选择平均, 而不是优先以提高效率为主。这就导致我们更多地是从臆想的社会形态出发, 以普遍贫穷的平均主义代替了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公平, 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社会进步的公平机制之间的平衡关系, 导致社会发展动力缺失, 人们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了这一弊端, 他强调, 要发展生产力, 绝不能搞平均主义, 必须坚持“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先富裕起来。他强调“ 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 事实证明,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鼓励先进, 强调竞争, 比较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有利于激发人们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