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6-06-10 01:02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党的106届5中全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1次重要会议

 党的106届5中全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1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工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01个5年计划的建议》,这是今后1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和“1015”规划何以突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何以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又为什么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国家?又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等等。我们认为,这是由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所决定的,是势所必然,时所必致。为了搞好学习,加深理解,我们整理了有关的时代背景的部分学习资料,供参考。

        1、正确认识形势

    《光明日报》在2005年10月21日发表《论形势》的评论员文章指出:学习贯彻党的106届5中全会精神,1个10分重要的环节,就是正确认识形势,把思想统1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进而把行动统1到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
    科学分析和判断国内外形势,历来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才能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圆满实现。
    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是1项伟大的实践,其中的每1个进步都是我们对世界局势与中国国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结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区域经济1体化蓬勃发展,世界经济正处于新1轮恢复和增长期。在此情况之下,任何1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并存,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然而,国际风云还有云谲波诡、乱象杂陈的1面。我们应当看到,当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解体之后,大规模战争的阴影已逐渐褪去,但局部冲突依然时有所见。同时,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也给世界埋下了不安的隐患。我们更应当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面对今日之新世界,中国当谋求自身之新发展。
    今天,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1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表明了我们正处在1个新的历史起点上:“1015”既是1个发展机遇期,又是1个矛盾凸显期。1方面,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下,我国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全世界都看好中国。抓住战略机遇期,我们的和平发展之路前途光明,把握好黄金发展期,将为我国后面10年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另1方面,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与市场经济改革的加速,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也日益多样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因而当前和今后相当长1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是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客观形势,也是我们必须直面的具体问题。总体来看,这些特征由1系列的成就与挑战构成,每1个特征都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它们既记录了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轨迹,又为我们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世界大势与本国国情,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路线图上必须标明的“路标”。我们面临的仍将是1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1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机遇稍纵即逝,挑战不请自来,而浪费机遇则无异于放大了挑战。正确分析形势,勇于把握机遇,我们的征途上便会少去许多荆棘。

        2、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冯杰、宣晓伟在《红旗文摘》2005年第10期著文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1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总结其中的许多有益经验,并从中得出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和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高投资、高能耗和高污染产业,低质量和低效益的状况比较明显。从资源利用率来看,我国创造单位GDP(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污染来看,据建设部2002年的统计,全国仅城市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就达1.4亿吨,1/3以上的城市处于垃圾带的包围之中,农村垃圾污染更为严重。而城市生活垃圾真正意义上的无害化处理率却不足29%,城镇污水处理率仅为40%。城市空气质量较差,大气污染也10分严重。同时,技术水平低也制约着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增长潜力的发挥。根据2004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我国仍属于“非核心创新经济体”,技术指数排名不仅落后于25个“核心创新经济体”,而且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与此相对应,产业结构仍存在1定程度的扭曲,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比较少。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工业大多处在低端位置。制造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我国的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0.3%,严重制约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2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特别是中央高度重视并通过采取包括清理各种收费、减免农业税、对农民进行粮价直补、保护农民耕地以及帮助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等1系列政策措施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大幅度提高,但整体来看,90年代末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1直在低谷徘徊。据统计,1997~2003年7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95.9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年均增长速度不到城镇居民的1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80年代中期的1.8∶1、90年代中后期的2.5∶1,扩大到2003年的3.2∶1。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在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享有国家的补贴以及农民家庭收入中包含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等,实际差距约为5∶1-6∶1。农村的问题还反映在农村贫困人口多,农村减贫工作难度加大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2003年全国农村有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近6000万人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温饱状态,而且贫困人口规模出现了反弹,比2002年新增80万。据保守估计,目前失地农民已超过2000万人,而且还将以每年大约250万到300万人的数量增加。大量“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3无”游民正在成为新的社会边缘群体,并有可能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城乡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生活困难,导致贫富差距迅速拉大,“3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进1步发展的“瓶颈”。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应的是特征明显的城乡2元经济结构,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先进的现代经济部门并存,也反映着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
    (3)地区差距继续扩大,协调发展面临挑战。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中央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尤其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并开始实施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这些战略和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使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在地区协调发展方面,依然存在着1些突出问题。从经济总量上看,1990~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1.5%增加到58.5%,上升7个百分点;和“95”末期2000年的57.3%相比,2003年又增加了约1.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则相应下降。90年代以来东部经济总量所占全国比重持续增加的趋势没有明显扭转。从人均GDP来看,2003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5倍,比2000年的1.47倍和1990年的1.37倍有了较大的提高;中西部的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则相应持续下降。2003年和2000年相比,西部和东部的人均GDP差距由1∶2.42扩大为1∶2.63,中部和东部由1∶1.89扩大为1∶2.1;西部和中部由1∶1.28缩小为1∶1.25。与此同时,我国地区差距还具有区域上的多层次性和内容上的多侧面性的特征。从区域上来看,地区差距既存在于东、中、西部之间,也存在于南、北地区之间,还存在于同1地区不同的市县之间;不仅存在于欠发达的省区内部,而且存在于发达的省区内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4)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事业没能同步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1,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不足,国民基本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中西部边远地区的义务教育尚未全面普及,农村初中辍学率升高,教育经费严重匮乏,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危机。公共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倾斜,85%的医疗卫生资源和经费投在城市,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基本消失,农村缺医少药比较普遍。第2,公共事业管理相对落后,生产、生活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城市相继出现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各类交通事故频发,煤矿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突出。第3,就业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新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测算,2003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为2400万人,而按经济增长的需求,只能新增就业岗位1000多万个,有1400万岗位的缺口,就业形势严峻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1个重大问题。
    (5)资源、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至今仍然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在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加剧了资源的供求矛盾。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绝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土地资源也10分紧缺,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耕地面积已经由1953年的2.82亩下降到2003年的1.43亩(不足0.1公顷),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600多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公顷的警戒线。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用地需求的迅速增加,非农用地挤占农业用地的势头10分强劲,土地资源持续紧张。同时,由于土地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未能有效落实,许多地方违规圈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资产流失严重。我国的水资源也非常短缺,人均水资源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60%的城市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生态形势也较为严峻。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37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公里,年均沙化面积仍在增加,沙尘暴灾害仍然高发。生态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自然小区和生态特殊功能区等)建设的数量目标超额完成,但质量问题凸显。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在环境治理方面,前几年我国实施了1批重大项目,东部发达地区的重点城市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上均进步明显,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治理也基本达到预定目标,有效缓解了我国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但总体来看难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预期目标,“3河3湖”(淮河、辽河、海河、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治理、“两控区”2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工业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等均没有达到计划目标。目前我国主要污染物(例如2氧化硫、甲烷、沙尘、黑碳、污水、2氧化碳等)排放量已居世界第1或第2位。近年来,工业污染反弹明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但没有达到控制目标,反而有上升趋势,生活污染治理仍然滞后。全国2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大幅度增加,仅2氧化硫排放量就从1999年的1858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2220万吨,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环境质量仍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态。
    (6)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亟待突破。第1,财税体制亟待理顺。目前,我国财税体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1是公共财政体系不健全,政府用于弥补公共服务领域“职能缺位”的开支仍然不足,而1般经济建设领域开支“越位”过多,经济建设费在财政主要开支中比重仍然最高。2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够清晰合理,各级政府缺乏与本级公共服务职能及其公共开支相适应的正常财税收入来源,导致地方政府纷纷开辟旁门左道以增加财政收入。3是各级政府预算外收入和体制外融资的渠道和支出去向不规范、不透明,其中相当多资金直接投入公共服务以外的盈利性投资项目,对投资膨胀和低水平扩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4是现行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第2,金融系统面临风险。近年来,金融领域实施了剥离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等改革措施,取得了1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银行体系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对市场化融资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不合理,贷款行为扭曲;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贷款仍然困难。(2)利率决定机制的行政化程度较高,资金价格对市场供求变化的反应迟缓。利率不能真实反映资金成本和投资风险,加剧了低水平扩张。利率僵化还导致资金大量流向地下资金市场,进入“体外循环”,预示着1定的金融风险。(3)汇率机制僵化,阻碍了市场供求变动对外汇和人民币比价关系的合理调整。既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又缩小了货币政策的选择空间。(4)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日益明显,股权分置和上市公司质量差的问题迟迟未能解决。证券市场难以健康发展,也难以发挥扩大直接融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
    第3,投融资体制亟待突破。我国已经积极推进用项目登记备案制代替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对企业出资建设国家非限制类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等方面的改革,但投融资活动中的行政干预仍然过多,地方政府通过动用财政性资金、指令国有企业投资和国有银行贷款等不同方式,频繁介入1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融资活动,往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局部投资过热的直接诱因。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投融资领域,仍然欠缺风险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导致资金流失(包括挪用、侵吞等)和投资效率低下。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非公有经济面对的投资审批过于繁琐,相关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投资服务体系也不完善,制约着国内民间投资的进1步扩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表明:经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忽视社会发展,社会问题就会日积月累;1旦社会问题浮出水面,就会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为此,党的106届3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也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及成因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2005年第34期刊文分析了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其成因。指出: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为实现经济增长而选择的生产要素利用方式。1般分为两类:1是粗放方式,主要是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资金、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等。2是集约方式,主要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通过促进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提高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受经济发展阶段、科技水平、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从发展阶段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导趋势。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中期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迅速提高,以各种生产要素投入为支撑的粗放增长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难免的。
    2是从发展战略看,发挥后发优势,寻求跨越式发展,1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50年代的“超英赶美”、“大跃进”和70年代的“洋跃进”,是“赶超”战略的极端化。改革开放以来,1些地区盲目追求GDP高速增长,事实上也是在实行“赶超”战略。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势必在“高投入”的同时产生“高污染”、高排放。
    3是从要素市场看,由于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不够,土地、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长期偏低,从而进1步为“高投入、高消耗”创造了条件。
    上述3个因素,与以下3种结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进1步强化了增长方式的粗放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从需求结构看,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投资拉动特征。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消费、投资和出口3驾马车。相对而言,投资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于是多年来,增加投资成为1些地区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方式。投资规模的加大,说明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城乡居民消费的份额相对较小,大量盲目、无效的投资挤占了本可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资金,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必然带来消费需求的不足,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由于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弱,为保持1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必然进1步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由

[1]  

    上一篇:论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两大科学理论建树_政治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