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上)(3)
2016-07-18 01:00
导读:一些政治家们也谨慎地对全球主义表示认同。前联邦德国总理、社会党国际主席勃兰特在其所主持的关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关系研究的报告中指出
一些政治家们也谨慎地对全球主义表示认同。前联邦德国总理、社会党国际主席勃兰特在其所主持的关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关系研究的报告中指出:国际社会已出现了一种新的认识的苗头,即认为人类正在成为一个统一的社会,因此,"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实现一个建立在契约而不是地位、协商一致而不是强制基础上的全球社会。"[注解:参见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争取世界的生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版,第7-10页。]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也于1992年撰文表示:" 使用几个世纪的绝对的排他式的主权学说已不再成立"[注解:布特罗斯·加利:《加强联合国》,美国《外交》季刊1992年第1 期。〖ZW)〗。
全球主义的思想还渗透在国际社会的一些重要文献里。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是国际社会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197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是人类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这次会议的非正式报告鲜明地阐述了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报告指出:" 我们已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颗行星"[注解:〔美〕芭芭拉·沃特、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前言" 第17页。].该报告认为,世界的相互依存空前加强,环境的统一性日趋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必须学习并确立一些新的知识,即" 关于分享主权经济和主权政治的伙伴关系的新意识;关于必须超出狭隘地忠顺于部族和国家的老传统,而忠于更广大的全人类"[注解:《只有一个地球》,第251 页。].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立足于世界的相互依存和全球性挑战,在其著名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同样认为:" 人类需要的一致性,要求有一个有效的多边系统。这一系统要尊重协商一致的民主原则,并承认,不仅地球只有一个,而且世界只有一个。"[注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9页。]1992 年人类第一次环发会议发表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指出,这次历史性会议正是" 怀着在各国、在各社会各个关键性阶层和在人民之间开辟新的合作层面,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目标,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面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我们的家乡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注解:《迈向21世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献汇编》,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页。] 而召开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全球性伙伴关系,迎接环境与发展的挑战。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人类的困境与挑战,宗教界也从伦理角度做出了全球主义的回应。1893年第一次世界宗教议会大会后一百年,世界宗教人士于1993年在芝加哥召开了第二次世界宗教议会大会。大会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深刻反映了全球主义的影响。宣言概括了人类面临的困境,认为摆脱这种困境需要一种全球秩序,而全球秩序的建立又有赖于全球伦理。" 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注解:〔德〕孔汉思、库舍尔:《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宣言主张,人类应" 献身于一种共同的全球伦理,更好地相互理解,以及有益于社会的、有助于和平的、对地球友好的生活方式" 〖ZW(〗《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第28页。].为起草《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做出贡献的英国教授威德勒在谈及宣言的原则时强调,宣言" 应该是人类中心的,而且,还必须是人类秩序中心的"[注解:《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第144 页。].在国际
政治学领域,全球主义思想与相互依存论、新自由主义、生态政治论密切相关。按照相互依存论的观点,世界变小,地球村的出现,使得国家在取得人类福利和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而国际组织的作用则与日俱增。新自由主义在相互依存论的基础上,强调了国家中心范式正在向世界政治范式转变。这种新的国际政治范式凸显了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和国际合作的意义。至于生态政治论,则更明确地指出:" 生态的挑战迫使我们重新开启有关自然与国家主权局限性这一问题的探索之门" ,一种新的" 星球意识" 随之产生," 它导致了不是基于领土之上的政治认同感,建立起了新的政治组织和行动的机制"[注解:上述生态政治论的观点参见A.HunelL,"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eory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转引自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1-605 页。].除此之外,从更大的背景上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潮也为全球主义推波助澜。它对已有知识与权威合法性的反省,对多元主义方法论的青睐,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使其在国际关系领域倡导" 全球理论" 、" 世界政治" 、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从而与居于主流地位的国家主义拉开了距离。